2023年09月文章索引

自称「民科」却发顶刊一作,他是怎么做到的?
一位自称「民科」的业余研究爱好者在天文学顶级期刊 MNRAS 上发表论文,详细叙述了自己从数学和英语基础薄弱到在天文学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经历。
朱松纯对话菲尔兹奖得主曼福德:弥合分离的世界
朱松纯教授与菲尔兹奖得主大卫·曼福德的对话,涉及学术人生、国际学术交流、纯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关系、以及曼福德从数学转向人工智能的经历。曼福德对中国历史和文化有浓厚兴趣,并推动国际高层次人才来华交流。
人类DNA里隐藏着30亿个遗传密码,为了读懂它们,产生了一门新学科
本文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生物学研究的关系,特别是如何通过大模型解析人类DNA中的遗传密码,以及大数据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作者分享了自己在遗传密码破译方面的经验,并探讨了大模型的进展及其对生物医学的影响,强调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潜力与挑战。
AI能否改变科学的研究方式?
人工智能(AI)正在以全新的方式塑造科学研究,从加速研究过程到提出新的假设,AI的加入为科学带来了巨大的潜力。基于文献的发现(LBD)和机器科学家的发展,AI不仅可以提高科学发现的效率,还能识别新的研究方向和合作伙伴。尽管AI在科学中面临一些挑战,但其影响正在逐渐深入,特别是在材料科学和药物发现领域。
最巅峰时光都花在自习室没意义?清华15年调查
清华大学的研究显示,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中面临师生互动不足和学业挑战度不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挑战。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调查,研究团队发现学生在低阶认知能力活动上花费大量时间,但在高阶认知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缺失。清华大学在此背景下进行了多项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业挑战度。
人工智能系统Swift在无人机竞速中战胜人类冠军
《自然》杂志报道了一个名为Swift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无人机竞速中战胜了人类对手,标志着移动机器人学和机器智能的里程碑。
第四届前沿交叉优秀博⼠后论坛征⽂通知(第⼀轮通知)
第四届前沿交叉优秀博⼠后论坛将于2023年10⽉28⽇在成都召开,现⾯向全国⽣命科学领域博⼠后征⽂。论坛旨在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激发创新思维,提供博⼠后学术交流与职业⽣涯规划分享平台。
《奥本海默》之外的奥本海默
本文详细探讨了电影《奥本海默》之外的奥本海默,包括他在“曼哈顿计划”中的角色、科学家的矛盾性、以及他在核武器研发后的内心挣扎。文章还分析了电影对科学研究的演绎,以及观众对电影的理解门槛。
脑机接口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李骁健在深圳先进院的支持下,创办了微灵医疗,致力于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经过多年的努力,微灵医疗成功完成天使轮融资,并在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未来,李骁健希望将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于临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在精神疾病的治疗方面。
《奥本海默》对当下科学家的重要启示
电影《奥本海默》讲述了科学家奥本海默和原子弹研制工程的历史,科学界对其内容的准确性和对历史的还原进行了热烈讨论。Richard Rhodes作为曼哈顿计划的历史学家,讨论了电影对科学家的刻画及其与史实的出入。电影展示了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科学家应用核裂变的贡献,以及他反对建造氢弹的立场。Rhodes认为电影中的科学家群体是正义的,但也指出了威慑策略的潜在灾难性后果。
阿蒂亚:美妙的数学之梦
迈克尔·阿蒂亚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以其在数学和物理之间建立的桥梁而闻名。他的成就包括与艾沙道尔·辛格共同提出的指标定理,该理论在数学和物理领域具有重要应用。阿蒂亚在86岁时仍然积极探索量子力学与引力的联系,并分享他对数学美的理解。他的研究表明,欣赏数学之美与欣赏音乐和艺术的脑部反应相同,强调了数学的美感和创造力。
诺奖得主教你如何得诺奖:先提出⼀个能得诺奖的科学问题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科研生涯中如何通过与诺⻉尔奖得主伊⻄多·艾萨克·拉⽐的交流,学习到如何提出好的科学问题。拉⽐强调科学问题的实际意义和实验可⾏性,这一观点对作者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他在理论与实验之间建立联系,激发新的科学想法。
深度|OpenAI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OpenAI 推出 ChatGPT 后引发了技术爆炸,Sam Altman 和 OpenAI 的使命是建立安全的 AGI,尽管面临商业压力,他们仍致力于提升人类而非消灭人类。
全球约三成男性感染HPV
全球男性HPV流行率约为31%,高危型HPV流行率约为21%。HPV感染者主要为青年人,流行率在25~29岁年龄段达到峰值。该研究提示监测男性HPV感染形势与预防和控制HPV传播同样重要。
“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
中国科学院联合东北三省一区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通过多学科技术融合,保护和利用黑土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两个小镇青年,婚后一起揽获诺奖!他们诠释了真正的科学浪漫
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两位来自挪威小镇的青年,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共同赢得了诺贝尔奖,还在生活中结为夫妻,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他们的故事展示了科学研究中的合作与爱情,以及对未知领域的不断追求。
优势互补,揭开“奇特强子”之谜
中国科学院⾼能物理研究所的苑⻓征与以⾊列特拉维夫⼤学的卡林纳教授合作,通过国家⾃然科学基⾦委员会与以⾊列科学基⾦会的共同资助,开展了为期3年的合作研究,旨在破解奇特强⼦的性质。合作期间,团队发表了逾百篇研究论⽂,其中包括17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部分获得编辑推荐。他们在北京谱仪III上发现了新的奇特强⼦态,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并在理论预言和实验方法上取得了突破。
移植死婴肾脏,可行吗?
文章讨论了在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死亡的婴儿肾脏作为器官移植资源的可能性,以及相关的伦理和技术挑战。
马斯克创办投资了OpenAI,却为何与其决裂?
马斯克与OpenAI的关系经历了从合作到决裂的过程,主要源于他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担忧以及与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的理念冲突。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生存,并试图通过创办OpenAI来对抗谷歌的主导地位,但最终因对OpenAI的发展方向不满而与其决裂,转而专注于特斯拉的人工智能项目。
种菜种到月球上?我们用9天时间,种出了月球上第一片绿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经过9天的实验,科学家们在月球上成功培育出植物,标志着人类首次在月球上进行生物实验。这一实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和未来探索的可能性。
彭桓武八十自述:我的学术思想
彭桓武在演讲中回顾了自己在广义相对论、晶格动力学和应用数学等领域的研究经历,强调了理论与实验结合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意义。他认为科学研究需要独立思考,实事求是,鼓励对经典理论提出质疑,同时也指出了量子化学和生物物理等领域的研究挑战与未来方向。
新研究揭示空气污染通过大脑炎症降低精子数量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空气污染通过引起大脑炎症来减少小鼠的精子数量,揭示了空气污染与生育能力下降之间的机制。
回国还是移民?冯·卡门的中国学生与同事的不同选择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留学生跟随冯·卡门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学习,面临是否回国的艰难选择。他们的决定受到研究环境、民族主义、收入和生活方式、家庭考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上千名美国科学家呼吁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未来会走向何方?
上千名美国科学家呼吁续签《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该协定自1979年签署以来,已持续44年,涉及农业、能源、卫生等多个领域的科技合作。美国国务院寻求延长该协定六个月,以便进行谈判,但未来续签的可能性仍不确定。科学界普遍担忧续签失败将对中美科技合作及两国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劳伦斯与奥本海默:从亲密到疏离
本文探讨了欧内斯特·劳伦斯与罗伯特·奥本海默之间从亲密友谊到疏离的关系,回顾了他们在物理学领域的合作与冲突,以及各自的科学成就和政治立场的差异。两位科学家在大科学的背景下共同推动了核物理学的发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关系因政治和个人生活的变化而逐渐疏远,最终导致了彼此的隔阂。
钽基富氢新材料研制和高压超导性的发现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靳常青团队在高压极端条件下成功制备了钽基富氢新材料,并发现其具有30 K的高压超导转变。这一发现拓展了富氢高温超导材料的范畴,为高温超导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素材。
各产地的猪笼草原生种
本文介绍了各产地的猪笼草原生种,重点介绍了苏拉威西岛及其他地区的多种猪笼草物种,包括它们的分布、海拔范围及特征。
NASA发布最终报告:没有外星人迹象
NASA的UAP工作组发布最终报告,指出没有发现任何外星飞船的证据,大多数UAP事件可以解释为地球现象,如飞机、气球和无人机。报告建议使用科学仪器进行更严谨的UAP探测。
量子纠缠从“幽灵”到自然法则的漫长旅程
量子纠缠已经发展成为物理学的支柱,涉及爱因斯坦的怀疑和贝尔测试的实验验证。量子物理预言粒子之间的纠缠关系,挑战了经典物理学的观念,表明粒子即使在远距离也能相互影响。近年来,量子纠缠的研究不仅推动了理论的发展,也为加密技术等实际应用提供了基础。
薛其坤院士:在挑战高温超导“百年难题”中守正创新
薛其坤院士在物理学的高温超导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挑战了传统的高温超导理论,提出了新的观点和发现,推动了该领域的科学进步。
职务发明创造如何认定
本文讨论了职务发明创造的认定问题,特别是发明人所在单位、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承担本单位任务相关性这三个因素,并结合《专利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细分析。
运动节食能减肥吗?科学:5大问题待解
文章讨论了肥胖问题的复杂性,指出肥胖不仅是能量平衡问题,还涉及遗传、环境和生理因素的相互作用。文章总结了肥胖研究中亟须解答的五大关键问题,并强调进一步研究肥胖发生的原因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作者仅3人!山西小伙“打破常规”收获一篇Science
山西小伙高天在法国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他的研究灵感来源于玉米叶的泡状细胞,设计出一种新型的气动高斯细胞,为柔性机器人的设计开辟了新道路。
超过这个温度,可能发生大规模死亡事件!
一项研究警告称,随着全球气温上升超过1.5摄氏度,世界大部分地区将开始出现极端热浪,可能导致大规模死亡事件。研究指出,湿球温度超过35摄氏度时,人类生存面临极限。目前,地球表面的湿球温度很少超过31摄氏度,但随着气候变暖,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变化。
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
张劲夫回忆了中国科学院在“两弹一星”研制中的重要贡献,强调了科学家们的奉献精神和党的领导。他详细描述了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过程,提到许多为此付出努力的科学家,并呼吁历史铭记他们的功绩。
在科学解释中,为何不能抛弃目的因
本文探讨了目的因在科学解释中的地位与作用,分析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及其在现代科学中的局限性,阐述了动因与目的因的区别,讨论了目的因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演化论和自由能原理理解生命现象的目的性。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3年秋季双选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将于10月21日举办2023年秋季双选会,邀请各用人单位前来招贤纳才、洽谈合作。物理所历史悠久,研究方向广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设施先进。双选会面向多所科研机构的毕业生和博士后,报名截止日期为10月13日。
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候选项目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候选人推荐通知
2024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陈嘉庚青年科学奖的推荐工作将于2023年9月4日开始,至2023年9月28日结束。科学奖奖励近期在中国做出的重大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青年奖奖励在中国独立做出重要原创性科学技术成果的青年科技人才。
奇异福建龙
奇异福建龙是一种新发现的恐龙物种,生活在1.5亿年前的侏罗纪,与始祖鸟同期。它的特征包括细长的后腿和缺乏飞行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善于奔跑的动物。这一发现有助于填补早期鸟类进化史的空白,并为我们理解侏罗纪晚期的生态系统提供了新的视角。
《寻秘⾃然》暑期点映会回顾
《寻秘⾃然》暑期点映会在中国多个城市举行,包括⻄安、郑州、南昌、⼴州、深圳、成都、重庆、厦⻔、⼴东科学中⼼和杭州。活动中,导演汪诘与粉丝互动,签售合影,并在部分城市进行“空降”活动,受到热烈欢迎。
如何实现减肥增效的农业挑战
傅向东在格致论道讲坛上分享了关于农业生产中化肥使用与粮食产量之间的不平衡,探讨了如何通过基因改良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介绍了绿色革命的历史、矮秆品种的优势与问题,以及通过科学研究寻找新基因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与氮肥利用效率的努力。
破五唯后立新标,并非重起炉灶
南京理工大学在建校70周年庆典上将重点关注无人系统,校长付梦印强调高校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的重要角色,提出高校应打破多重壁垒,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促进有组织科研与自由探索的结合,同时改革科研评价机制以激励人才成长。南理工在教师评价改革方面采取了分类晋升、过程评价、绩效激励等措施,并探索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高素质的科技创新人才。
木地板能量收集:新型纳米发电机的研究
瑞士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发电机,能够通过脚步在木地板上产生能量。该设备的效率提高了80倍,足以为LED灯泡和小型电子设备供电。研究表明,经过功能化处理的云杉木材表现最佳,未来可能在智能建筑中作为绿色能源使用。
谢晓亮对物理化学的贡献
谢晓亮教授在物理化学领域的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单分⼦光谱学、单分⼦酶学、单分⼦⽣物学和相⼲拉曼光谱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和众多奖项。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技术的发展,还为理解生命过程提供了新的工具和视角。
《奥本海默》对当下科学家的重要启示
《奥本海默》是一部关于原子弹开发历史的电影,通过两条叙事线索展示了科学家奥本海默在二战期间领导核武器开发以及后来被剥夺安全许可的故事。电影引发了科学界对历史准确性和科学家角色的讨论。
马斯克为什么和OpenAI决裂?
马斯克与OpenAI的决裂源于他对人工智能潜在风险的担忧及与谷歌创始人佩奇的分歧。马斯克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生存,并试图通过成立OpenAI来对抗谷歌的主导地位,但最终因理念不合与OpenAI决裂。他随后成立了X.AI,继续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强调人工智能的安全性与人类意识的延续。
欧阳自远院士:对印度“月船3号”有两⼤误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指出,对印度“月船3号”的报道可能存在两大误解:一是对其着陆地点描述不准确,二是对‘水冰’资源存在过高期待。他强调,“月船3号”并没有在月球“南极”着陆,也不存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登陆月球南极”的说法。此外,利用月球“水冰”资源目前仍不现实,需要找到更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3年《开学第一课》预告
2023年《开学第一课》以“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通过多主题实景课堂模式,展示中华文明和科技创新,激励青少年接过强国建设的接力棒。节目将于9月1日晚在CCTV-1播出。
科研人员构建三元协同纳米粒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李亚平课题组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发表研究,构建了具有级联酸敏感的三元协同纳米粒,通过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全面激活固有和适应性抗肿瘤免疫应答,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中华沟鳞鱼露出真面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通过对新材料的研究,补充了中华沟鳞鱼包括头部、前背侧片、后中背片、混合侧片与附肢在内的化石材料,大大提高了学界对中华沟鳞鱼的认知。中华沟鳞鱼具有独特的扇形眶前凹等特征,科研人员通过大数据平台对沟鳞鱼类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系统发育分析。
2024年科学突破奖揭晓
2024年科学突破奖揭晓,领导三联药物Trikafta研发的3位科学家获得生命科学突破奖,奖金300万美元。科学突破奖是科学界奖金最高的荣誉。Trikafta的开发是过去30年来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非凡的成就之一,显著提高了囊性纤维化患者的预期寿命。
要肥皂吗?塑料变的
通过3年探索,刘国良和许振将“塑料变肥皂”的想法变成现实,相关研究成果在《科学》发表。他们设计的特殊“壁炉”将塑料燃烧成蜡,再转化为高价值的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研究显示,聚乙烯和聚丙烯的混合物可以直接送入反应装置,简化了塑料回收过程。许振希望将这一研究推向工业应用。
郑守仪:一见钟情有孔虫
郑守仪是一位杰出的海洋生物学家,专注于有孔虫的研究。她在回国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有孔虫实验室,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认可。郑守仪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制作有孔虫模型,推动公众对海洋生物的认识。尽管年事已高,她依然在科研和科普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百年一遇”洪水可能1年1遇
一项新研究发现,到本世纪末,大多数沿海地区每年都将遭遇“百年一遇”的洪水。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增加了沿海洪水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工程师需要对未来洪水风险进行准确的估计,而不是依赖历史数据。
首次对灭绝动物RNA测序
研究人员首次对灭绝动物袋狼的RNA进行了测序,利用古老样本揭示了其基因和蛋白质信息,为复活灭绝物种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光学参量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刘宝利研究员课题组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辅助的异常点(EP)拓扑设计方法,用于实现多光学参数调控的超表面器件,为高密度器件集成和信息存储提供了新思路。
奥本海默为什么没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本文探讨了J. 罗伯特·奥本海默为何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析了他在量子理论研究中的贡献、在曼哈顿计划中的角色以及他的科研工作风格。
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部选拔推荐免试工程硕士研究生面试安排
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部启动2023年“选拔推荐免试工程硕士研究生”专场面试,详细介绍了面试注意事项、申请资格、面试安排、报名要求及联系方式。
泰勒·斯威夫特的演唱会,引发了两场“地震”
泰勒·斯威夫特在西雅图的演唱会引发了地震监测站的注意,记录到的震动与观众的欢呼和音响设备有关。演唱会期间,地震仪检测到的信号与过去未曾出现过的波形相似,造成的震动约合里氏震级2.3级,超过了以往的观众欢呼记录。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了观众舞动和音响系统对地面震动的影响。
基辛格对话钱颖一: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体系
在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基辛格与钱颖一探讨中美关系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全球治理。基辛格强调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人工智能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他呼吁两国加强对话与合作,以应对全球性问题,建立新的国际秩序。
【十一·魔都·6日亲子营】汪诘、吴京平老师带你寻秘上海
汪诘、吴京平老师在2023年9月20日带领亲子营探索上海的科学故事,活动时间为6日。
超导量子芯片模拟多种陈绝缘体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利用超导量子芯片成功模拟多种陈绝缘体,证实了拓扑能带理论中的体边对应关系,并首次观察到零霍尔电导的特殊拓扑非平庸边缘态。
防⽌敦煌壁画劣化有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胡塔峰等在《全环境科学》发表成果,提出阻断多孔结构下的⽔⽑细上升是防⽌⼲旱区古代壁画快速劣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验分析,明确了洞窟内⽔盐运移和盐蚀⻛化的机理,揭示了壁画表⾯盐析病害样品中不同盐类粒⼦的垂直分布规律。
李政道研究所召开JUST光谱望远镜项目启动会暨时域天文观测研讨会
2023年9月10日,李政道研究所举行了JUST光谱望远镜项目启动会暨时域天文观测研讨会,标志着该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该项目旨在通过高精度光谱观测,推动对暗物质、暗能量及星系演化等前沿科学问题的研究,并计划在三年内完成建设。研讨会汇聚了多方专家,共同探讨项目的科学目标和技术实现路径,展现了李政道研究所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雄心和实力。
“天石”之谜破解!全球首个高山陨石坑在我国发现
中国科学家在吉林省通化市发现全球首个高山陨石坑——白鸡峰陨石坑,破解了白鸡峰山顶“天石”的成因之谜。
OpenAI官方发布:ChatGPT“课堂教学”使用指南
OpenAI发布了一份关于如何在教育环境中使用ChatGPT的指南,介绍了多个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该工具进行教学的具体案例,并提供了一些入门提示和资源,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有效地使用ChatGPT。
张元仲先⽣讲狭义相对论的⼏个基本问题
张元仲先⽣的《狭义相对论实验基础》详细介绍了狭义相对论的实验检验及结果,并对同时性定义、理论预⾔与实验数据的⽐较、时间和空间的概念等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史上最难实习暑假,大学生发出这句“灵魂之问”
文章探讨了大学生在暑假实习中面临的困难与焦虑,强调了实习机会的稀缺性、实习效果的不确定性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压力与迷茫。通过不同学生的实习经历,反映出实习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高校在实习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呼吁多方共同努力改善实习环境。
谢晓亮对物理化学的贡献
谢晓亮教授在物理化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特别是在单分子光谱学、单分子酶学、单分子生物学和相干拉曼光谱学方面。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还为科学发现提供了宝贵的工具,使我们能够直接观察化学和生物过程。谢教授的科研贡献得到了众多奖项的认可,包括美国化学会颁发的物理化学家最高奖Peter Debye奖和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大的奖项之一Albany奖。
最后一只已知袋狼的彩色视频现已发布
近一个世纪前拍摄的最后一只已知袋狼的黑白视频已被彩色化并发布,展示了这种已灭绝动物的详细外貌。
是谁改了李白的诗?我们回到唐朝去看一看当时的《静夜思》是什么样子
《静夜思》是中国人非常熟悉的诗,然而在流传过程中,诗的版本却发生了变化。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版本,演讲者探讨了诗歌的流变过程以及古籍的重要性,强调了文化传承中的版本异文现象。李白的诗在流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改动,尤其是在明代,导致我们今天所读的版本与原作存在差异。演讲者呼吁重视古籍保护,以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和文化根源。
方在庆谈电影《奥本海默》:历史要比电影复杂得多
方在庆谈及电影《奥本海默》时,指出科学与政治的复杂关系,以及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中的独特与复杂的历史地位。他强调了奥本海默在科学贡献、领导作用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同时也提到奥本海默在反对氢弹研制后遭遇的政治迫害,导致科学界对异议的沉默。访谈中,方在庆还推荐了多本与奥本海默及曼哈顿计划相关的书籍,认为这些书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猪体内首次培育人类中期肾脏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科研人员利用胚胎补偿技术在猪体内成功培育出人源中期肾脏,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干细胞》,首次证明了基于干细胞及胚胎补偿技术在异种大动物体内再造人源化实质器官的可行性,对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严重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邵峰:细胞焦亡、炎症和肿瘤免疫
本文介绍了细胞焦亡作为一种炎症相关的免疫防御措施,探讨了其与普通细胞死亡的区别,以及它在触发免疫和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其与肿瘤治疗的潜在关联。
2024年度吴瑞奖学金申请已开始!
2024年度吴瑞奖学金申请已开始,该奖学金旨在激发亚洲最有前途的博士学生努力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未来领导者,传承吴瑞先生在生命科学领域中支持年轻科学家的传统。奖励包括奖金、奖章、奖状及表彰,每年颁发约十人次。申请条件为在亚洲中文地区的研究机构中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研究生。申请截止日期为2024年1月2日。
远航归来:谢晓亮的跨界科学之旅
谢晓亮教授在其六十岁生日之际,回顾了自己从北大到哈佛的学术生涯,分享了在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经历和成就。他的研究涵盖了单分子光谱学、单分子酶学、相干拉曼光谱学等多个领域,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应用。文章还提到他在新冠疫情期间的科研贡献,以及对未来科研的展望。
杨卫对话薛其坤: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如何两翼齐飞
在“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中,杨卫与薛其坤围绕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展开对话,探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以及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强调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和对提升科学素养的影响。
从“费头子娃娃”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的逆袭人生
张兴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他的研究推动了生物材料的发展,尤其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的理论和应用,帮助数十万患者改善了生活质量。张兴栋的成长经历和科研精神展现了他在逆境中不断奋斗的决心与创新能力。
百年“伊辛模型”新探索:一种新的研究相变及临界现象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西湖大学朱伟团队在相变及临界现象研究中取得的重大进展,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伊辛模型的理论方法,通过量子化方案在二维球面几何上实现量子相变,并揭示了相变点的共形场特征。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将在美国召开专题学术研讨会。
回国还是移民?冯·卡门的中国学生与同事的不同选择
本文探讨了20世纪30-40年代中国留学生在西奥多·冯·卡门的指导下的学习经历及其回国与留美的选择,分析了影响他们决策的多种因素,包括家庭、职业、民族主义及研究环境等。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这些科学家在国际流动中的不同选择及其对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
无标题
本文讲述了打工人小张在使用百度文库的AI功能后,如何高效完成客户要求的PPT制作和市场调研。通过文档助手,他能够快速生成大纲、PPT和图表,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减轻了重复性劳动的负担。同时,文章探讨了AI工具在现代办公中的重要性和未来发展潜力。
研究揭示豆科果荚炸裂抗性及其遗传调控进化机制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贺超英研究组揭示了豆科植物果荚炸裂抗性的遗传调控及其进化机制,发现Pdh1基因的LoF变异在栽培大豆的驯化过程中被选择,并与其地理分布和降水量变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