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本海默为什么没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者: 潘文捷、黄月、林子人

来源: 界面文化

发布日期: 2023-09-16

本文探讨了J. 罗伯特·奥本海默为何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原因,分析了他在量子理论研究中的贡献、在曼哈顿计划中的角色以及他的科研工作风格。

电影《奥本海默》正在热映,人们对“原子弹之父”的一生充满唏嘘和感叹。一个问题也浮出水面:J. 罗伯特·奥本海默 (J. Robert Oppenheimer) 为何没有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奥本海默求学的过程中,他的很多导师和同学都曾经得到过或者未来会获得诺奖。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曼哈顿计划中,短短27个月的时间,科学家们在与纳粹德国的竞争中制造出了第一批核武器。

他们的努力将世界带入原子时代,并帮助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奥本海默在曼哈顿计划现场工作的同事中有18名获得了诺奖——有些人在来到战时实验室工作之前就获得了该奖项,而大多数人在之后的日子里获得此奖。奥本海默本人也曾经三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提名,分别是在1946年、1951年和1967年,可是,他最终没有获得这一奖项。

《J ·罗伯特·奥本海默和美国世纪》一书作者、霍夫斯特拉大学的物理学家和荣誉历史学家戴维·C·卡西迪在《科学》杂志上谈到,使得奥本海默的物理学成就不够高的一大原因,是他的出生晚了一些。奥本海默出生于1904年——比海森堡小3岁,比泡利小4岁——所以,他身处于量子革命的第二波浪潮中。这段时期被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称为“收尾工作”,即新理论的应用。

奥本海默在25岁之前就发表了十几篇研究论文,内容主要是利用某些新旧实验观察最新的量子理论。卡西迪认为,这些虽然是重要的工作,但只是衍生品,价值远远低于前沿理论。但这并不代表奥本海默的物理学水平不够,他在知识储备方面超越了许多同时代的物理学者。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在《奥本海默传》中谈到,奥本海默是一名理论研究者,同时又了解实验物理学的进展,他将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大量信息进行整合,这种能力难得一见。

戴维·C.卡西迪这样评价奥本海默:“他有技术,也有才华,但他没有焦点。他并不像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那样完全致力于物理学。物理学只是他众多爱好之一。”奥本海默的关注点不仅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甚至还会跳到物理学以外的领域——他曾干脆丢掉物理,用几个月时间阅读普鲁斯特或学习梵语;也曾投身于流行的左翼政治,在西班牙内战中为共产党人筹款。

据《奥本海默传》记载,1930年2月14日,奥本海默完成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关于电子和质子理论》。根据狄拉克方程,奥本海默认为,电子一定有一个带正电的对应物,而且这个神秘的对应物应该与电子本身具有相同的质量。正是奥本海默促使狄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存在,这证明了奥本海默的原创思维。到1932年,实验物理学家卡尔·安德森证明了正电子的存在,正电子是与电子对应的带正电的反物质。

1933年,狄拉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国家安全研究中心(NSRC)的高级历史学家艾伦·卡尔认为,“诺贝尔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非凡的想法,它还需要证据。”奥本海默发表的重要论文不多,而且他经常与学生共同撰写论文,而不是发起论文。诺贝尔奖获得者和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理论物理部主任汉斯·贝特也曾指出,虽然奥本海默和其他人可能更聪明,但贝特自己的生产力更高。

凯·伯德和马丁·J.舍温称,在当今物理学家眼中,奥本海默最令人惊叹的、最具独创性的工作是在20世纪30年代末完成的关于中子星的研究。1938年,奥本海默与罗伯特·瑟伯尔合著了一篇题为《恒星中子核的稳定性》的论文,探讨了被称为“白矮星”的高度压缩的恒星的某些特性。之后他与学生乔治·沃尔科夫合作,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大质量中子核》的论文。

他们通过计算认为,这些中子星的质量存在一个上限,超过限度它们就会变得不稳定。1939年9月1日,奥本海默和另一位学生哈特兰·斯奈德发表论文预测坍缩的恒星可能形成黑洞,虽然他们并没有使用“黑洞”这个术语。论文没有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一天,希特勒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曼哈顿工程区司令莱斯利·理查德·格罗夫斯在选择曼哈顿中心实验室主管时注意到,奥本海默未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一个问题,可能会导致他在领导众多诺奖得主的时候难以服众,但奥本海默对各个学科的熟稔打动了他。格罗夫斯看到,奥本海默擅于整合整个研究领域,他后来告诉记者:“奥本海默无所不知,你聊什么,他都有的说。”

奥本海默认为,制造原子弹需要对各种各样的跨学科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格罗夫斯考察实验室的过程中,奥本海默是他遇到的第一个有这种认识的科学家。奥本海默指出,那些在普林斯顿、芝加哥和伯克利进行的快中子核裂变研究有时属于重复劳动,这些科学家需要集中起来通力合作。这一点也打动了工程师出身的格罗夫斯。

发明原子弹这件事本身,是否也值得获得诺奖?奥本海默在1949年《生活》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制造原子弹更具有创造性(inventive),而不是科学性(scientific)。奥本海默和格罗夫斯。图源:维基百科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希望他发明的炸药能够使战争屠杀的可能性成倍增加,从而使人们永远远离战争,这没有发生。奥本海默主持的原子弹制造工作,也没有带来人们希冀已久的真正的和平。《奥本海默传》更是提出,在奥本海默1946年首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时,诺贝尔委员会犹豫是否要将其授予与原子弹如此密切相关的人,毕竟他的名字已经与广岛和长崎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多年来,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同意这一观点。

1946年秋,奥本海默与汉斯·贝特共同撰写了一篇关于电子散射的论文并发表在《物理评论》上。在接下来的4年里,他又发表了3篇简短的物理学论文和1篇生物物理学领域的论文。1950年之后,他再也没有发表过科研论文。“他没有Sitzfleisch,”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说。Sitzfleisch是德语单词,直译为“坐功”,指的是“长时间坐在椅子上做艰苦工作的能力”。

盖尔曼认为,奥本海默“既没写过长篇的论文,也未做过详尽的演算,他对这些缺乏耐心。他的工作主要是些短小精悍的见解,当然它们也非常精彩。他启发了别人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UUID: a20be726-5830-4a95-9a14-32bd5d37c8d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赛先生公众号-pdf2txt/2023/赛先生_2023-09-16_「转」奥本海默为什么没拿到诺贝尔物理学奖?.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