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文章索引

中国人到底能健康工作多少年?
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健康住宅研究中心周迎教授团队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研究了中国人的健康工作预期寿命,发现50岁时的健康工作预期寿命平均为6.87年,总预期寿命为30.06年,工作预期寿命为16.06年。研究还揭示了性别、城乡、地域、职业等因素对健康工作预期寿命的影响,并指出政策需要针对特定人群解决不公平现象,促进健康工作条件和支持性养老金体系。
李政道一生中最重要的机遇
李政道的一生是细推物理的一生,他在多位老师的指导下,从自学普通物理到成为诺贝尔奖得主,经历了丰富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他强调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并通过与老师的讨论和自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
邓小平与李政道
本文讨论了邓小平与李政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调了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科技和教育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李政道作为海外华裔科学家的贡献和影响。
打破对称性的物理学家
李政道,中国出生的物理学家,以其对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在多个物理学领域做出重要研究。
我用7年时间,画了一幅世界地图
本文讲述了作者王润玺用7年时间研究蚂蚁的多样性和地理分布,探讨了昆虫在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重要性,尤其是蚂蚁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文章回顾了历史上生物地理学的发展,强调了对昆虫的研究和保护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作者在国际合作中如何利用机器学习等新技术绘制全球蚂蚁分布图的过程。
一周科技:肥胖与癌症的关联及其它科技新闻
本文探讨了肥胖与癌症的关联、空气污染对眼耳健康的影响、电动汽车充电成本、城市化对干旱的影响、牛磺酸代谢调节酶的作用、肺结核复发形势以及蛋白组学衰老“时钟”预测年龄相关疾病的研究。
新型铬基笼目超导体的发现---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发挥关键作用
浙江大学曹光旱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的程金光团队和周睿团队合作,借助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SECUF)的独特实验技术,成功克服困难并率先在压力驱动的磁性量子临界点附近观察到非常规超导电性,助力了新型笼目铬基超导体的发现。
中国人到底能健康工作多少年?
华中科技大学周迎教授团队的研究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数据,探讨了中国5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工作预期寿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人50岁时的健康工作预期寿命平均为6.87年,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城乡和职业差异。研究还指出,慢性病和健康生活方式对健康工作预期寿命有重要影响,并呼吁政策制定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健康和工作条件。
100%有效!艾滋病预防迎来新时代
南非研究人员Linda-Gail Bekker在2024年世界艾滋病大会上宣布,每年注射两次抗病毒药物Lenacapavir作为暴露前预防(PrEP)的2000多名非洲妇女中,没有一人感染HIV,显示了该药物在预防HIV感染方面的100%有效性。
周光召院士:对我国基础研究布局的几点思考
周光召院士在第五届“973计划”专家顾问组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分享了他对我国基础研究布局的思考,强调了科技发展必须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并提出了前瞻性研究和创新超越的必要性。
周光召先生与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
周光召先生是中国核武器科技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立下了不朽功勋。周光召在核武器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倡导科学民主,推动科研人员的成长与发展。他的领导和奉献精神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缅怀周光召先生:我心中永远的大先生
周光召先生是中国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和“两弹一星”元勋,他的学术成就和领导才能对中国科技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科学研究和科技改革中展现出的创新精神、理性思维和家国情怀,使他成为了科技界的楷模。他的一生致力于推动科学精神的弘扬和科技人才的培养,留下了丰厚的精神遗产。
“打电游”竟有益健康
一项新研究发现,电子游戏可能对健康有益,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研究调查了8192名年龄在10岁到69岁之间的人,发现中彩票获得游戏机的人心理健康得分略高于未中彩票的人。
深度学习与第一性原理计算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DeepH,该方法利用神经网络对密度泛函理论哈密顿量进行建模,旨在提高计算效率并保持高精度。DeepH方法已成功应用于转角范德瓦耳斯材料等大尺度材料模拟,展现出在材料发现和设计中的潜力。
关于抗衰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本文探讨了衰老的科学探索与抗衰老的相关研究,强调延长健康寿命的重要性,并分析了衰老的机制、影响因素及抗衰策略。文章还涉及了衰老的社会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24年秋季专场双选会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将于2024年9月22日举办秋季专场双选会,旨在促进研究生和博士后的高质量就业,邀请各用人单位前来招贤纳才。
得意忘年心迹亲——李政道与严济慈往事追述
本文回顾了李政道与严济慈之间的深厚友谊与合作,特别是在推动中美联合招考留美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方面的贡献。李政道的科学成就与对中国科学教育的热忱,以及严济慈对其的支持与信任,展现了两位科学家的忘年交情谊和共同的家国情怀。
这群中国教育制度下的优胜者,正在被成功学反噬
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教育制度下的成功学如何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心理状态,强调了新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对个人学习能力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竞争。文章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学生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学习经历,指出了教育生态的复杂性和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一家黯然关停的百年机构,和一群学者的无声消亡
杜克大学植物标本馆决定关停,近一百万件标本流离失所,反映出植物学研究的边缘化和学者的无声消亡。标本馆面临空间不足、领导权分散等问题,普莱尔努力寻求改善,但最终未能阻止关停。关停的原因主要是资金紧缺,校方认为资源应投入其他领域。标本馆的搬迁引发了对植物标本保存和生物分类学未来的广泛讨论。
闪电“吹哨”,卫星和宇航员遭殃
一项最新研究揭示,闪电产生的能量能够到达大气层最高层,可能对卫星和宇航员的安全造成威胁。研究发现,闪电产生的哨声波可以从电离层反射,使能量到达距离地表2万公里的高空,深入地球磁层,可能导致卫星损坏和宇航员健康风险。
再议量子理论的表述形式与诠释
量子力学建立至今已达百年,关于量子力学仍存留许多困惑与争议。本文讨论了量子态矢的表示理念及波函数的概率诠释,强调状态矢量应为无量纲对象,澄清薛定谔、玻恩和狄拉克的不同诠释,并探讨量子理论的世纪之争及其深度剖析。
缅怀周光召先生
本文缅怀了周光召先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科技领导者,描述了他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及其对年轻科学家的支持和鼓励。
深切缅怀科学领袖周光召先生|一代国士,一片丹心
深切缅怀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的杰出领袖周光召先生,回顾其一生对科学事业的贡献、家国情怀以及人格魅力,强调其精神将长久感染后人,呼吁继承并发扬其爱国精神,继续科技强国建设。
输液时手欠捏滴壶?看看有啥后果
静脉滴壶是输液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包括显示滴速、排气和紧急添加药物。其设计确保输液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基于重力和流体静力学原理,帮助医护人员监控输液速度,避免空气泡进入病人体内。
光速到底是一个近似值,还是一个精确值?
本文探讨了光速作为精确值的原因,以及科学测量和认识的深层次问题。通过历史和现代科学的发展,说明了光速如何从一个近似值转变为精确值,并介绍了量纲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此外,文章还讨论了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原理和科学对世界的认知边界。
痛悼李政道先生:一位科学家的真实人生
本文详细描述了李政道先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他在科学和艺术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对年轻一代的关爱和支持。文章还提到了他与作者柳怀祖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合作经历。
嗜热蓝藻捕光天线的非相干超快能量传递:一个激子-振动耦合量子相位同步的绝佳反证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翁羽翔团队通过二维电子态相干光谱方法,揭示了嗜热蓝藻捕光天线藻蓝蛋白PC620的非相干超快能量传递机制,并证实其与别藻蓝蛋白APC中的激子-振动耦合量子相位同步机制存在显著差异,为量子相干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华罗庚学生谈数学学习:老师和同学应该一起做题
本文探讨了数学学习的经验与体会,强调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的必要性。作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指出学习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并强调毅力和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宇称不守恒是如何发现的?
宇称不守恒的发现是由吴健雄及其团队通过对钴60的β衰变实验实现的,揭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并不守恒,推动了粒子物理学的发展。该实验不仅证实了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理论预言,还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相关实验,成为20世纪物理学的重要里程碑。
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抽水马桶
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功不可没。从约翰·哈灵顿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设计的第一款冲水马桶,到亚历山大·卡明斯和约瑟夫·布拉梅的改进,再到陶瓷材料的应用和乔治·詹宁斯的推广,抽水马桶的历史是技术和文明的进步史。
以科研成果护高原生态
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开展生态修复、沙化土地治理、高寒草原生态状况监测等工作,取得重要科研成果,支撑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
把台风打成蛋花汤!台湾岛上的中央山脉能办到
台湾岛上的中央山脉在台风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能够削弱台风的威力,改变其路径。自1949年以来,中央山脉阻挡了大量台风,保护了大陆地区。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台风带来的降水灾害仍需警惕。
海边旅游警惕离岸流
文章详细介绍了离岸流的定义、形成过程、危害及防范措施,强调了识别和防范离岸流的重要性,以减少海滩旅游中的安全风险。
忆潘师 | 纪念潘承洞先生诞辰90周年
本文回忆了潘承洞先生的生平与成就,特别是他在解析数论领域的贡献,以及他对学生的影响和培养。蔡天新教授通过个人经历,讲述了自己与潘师的师生情谊及潘师的教育理念。
一周科技新闻
本文汇总了一周内的多项科技新闻,涵盖了医疗性别差异、驾驶安全监测、古人类进化、饮食与生物钟适应、肿瘤免疫疗法及智能海洋牧场系统等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时间的真相》
《时间的真相》是一本专为青少年设计的科学书籍,旨在深入浅出地解释时间的奥秘。作者李孝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副主任,通过将科研成果融入书中,帮助孩子们理解时间的本质和应用。书中包含七个篇章,从时间的起源到应用,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日常生活中的时间感知,用生动的故事和图片使抽象的时间概念变得直观易懂。这本书不仅丰富了孩子的科学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我国科技成就的自豪感。
名字会逐渐影响我们的外貌;高胆固醇成为痴呆症新增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名字会影响人的外貌特征,成为一种社会刻板印象。同时,新的研究发现高胆固醇和视力丧失是痴呆症的新增危险因素。
周光召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二三事
本文详细记述了周光召院士领导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建设的历程,包括工程的启动、建设过程、技术突破、国际合作以及工程的最终成功和影响。
他们在昆仑山深处寻“宝”
李诺和她的团队在昆仑山深处进行造山作用与成矿研究,尽管面临审稿人的质疑和恶劣的工作环境,他们通过不懈努力和团队合作,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并激励更多年轻人加入科研队伍。
夏季高温下的健康警示与科学应对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和科学研究,详细介绍了夏季高温对人体的潜在危害,特别是烫伤的风险,并提供了预防措施。同时,文章还探讨了电刺激伤口愈合的新技术以及动物的特殊生理适应机制,旨在提高公众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
可控核聚变到底难在哪?到底能带来哪些革命性的巨变?
本文探讨了可控核聚变的原理、难点及其潜在的革命性影响。核聚变是将氢原子结合成氦原子释放能量的过程,尽管氢元素在自然界中丰富,但实现可控核聚变仍面临诸多挑战。文章介绍了氢弹的原理、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以及各国在核聚变研究方面的进展,强调了核聚变能源的潜力和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大变化。
活在南极的“蚊子”,或将指导人体器官移植
南极摇蚊是唯一可以常年居住于南极陆地之上的昆虫,具有最小的基因组和独特的抗寒机制,这些特性可能在人体器官移植中发挥作用。
诺奖官网专访晚年李政道:物理学并未过时,仍将有新的巨人出现
李政道在诺贝尔奖官网的专访中谈到物理学的未来,强调物理学并未过时,依然充满挑战。他回顾了自己早年的求学经历,师从费米的过程,以及对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他认为,真正的巨人将从年轻一代中出现,并期待新的物理学突破。
金钱能买来幸福吗?
金钱能否带来幸福是人们长期讨论的话题。研究表明,金钱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幸福,尤其是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时。然而,当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金钱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会减弱。此外,研究发现,花钱买经历比买物质产品更能带来持久的快乐,而帮助他人也能增加幸福感。
南北极冰盖不对称演化如何影响全球气候
中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南北极冰盖不对称演化,揭示了南极冰盖生长和海冰扩张在触发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为理解北半球冰盖快速扩张提供了机制。研究强调了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评估两半球冰盖不对称融化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零食界的“网红”——辣条是垃圾食品吗?
辣条作为一种源自中国湖南的传统小吃,如今已成为风靡全国乃至海外的零食。文章详细介绍了辣条的起源、制作工艺、化学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指出适量食用辣条并非“垃圾食品”,但过量摄入高盐高油成分可能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单金属氧化物中氧空位诱导阴离子电子及其在氨合成中的潜在应用 | 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杜世萱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在单金属氧化物中引入氧空位来诱导形成阴离子电子,以解决低功函数电子化合物的稳定性问题,并在氨合成中展示了其潜在应用。
宇称不守恒的意义
本文探讨了宇称不守恒的概念及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介绍了李政道与杨振宁的发现如何改变了人们对宇称守恒的认知,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现象。
发现单极子拓扑态 | 进展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在声子晶体中首次实验观测到由三维拓扑点缺陷诱导的单极子拓扑态,实现了Jackiw-Rebbi 48年前的预言,填补了拓扑缺陷态家族的空白,为最佳单模性的三维拓扑谐振腔奠定了基础。
天鹅长吻虫的独特捕食技巧
本文探讨了天鹅长吻虫如何通过独特的几何机制实现其惊人的捕食技巧,揭示了其细胞膜的折叠和展开过程,以及这一过程如何帮助它在不消耗大量能量的情况下迅速伸长和缩回长吻。
郭传杰:我心中永远的大先生 | 悼念周光召
本文悼念了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原院长周光召先生,回顾了他的学术成就、领导贡献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