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旅游警惕离岸流

作者: 高敏 郭兴杰

来源: 百科知识

发布日期: 2024-08-22

文章详细介绍了离岸流的定义、形成过程、危害及防范措施,强调了识别和防范离岸流的重要性,以减少海滩旅游中的安全风险。

2024年5月2日下午,广东陆丰一家五口在海边拍照时被海浪卷入水中,其中四人溺亡;2023年10月4日,一名4岁女童在上海浦东南汇新城海滩走失,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2022年7月31日,山东青岛市南区第三海水浴场,两名20岁左右的男青年被卷入海中不幸身亡;2021年8月15日,在福建漳州漳浦县前亭镇江口村附近海滩,17名游客被卷入海中,其中1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据统计,全球大约80%的海岸溺亡或走失事件都与离岸流有关。

为此,我们应对离岸流加以重视,识别离岸流的特征,认识离岸流的危害,避免因海岸活动引发的伤亡。

离岸流,也被称为裂流、回卷流,是在近海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这种狭窄而强劲的海流以垂直或近乎垂直于海岸的方向向外海快速流去,如同射束。离岸流的尺度往往同周围地形的分布特征有关,其宽度通常为10米,长度多在50米以内。

一般认为,离岸流是海洋波浪和海岸地形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形成和“风生水起”有一定的关系:风使海面泛起波浪,海浪的波动沿着海面传播。当海浪传播到近岸浅水区时,波高加大,在近岸发生破碎,从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破波带。海洋波浪在近岸破波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在涨潮流的推动下,形成沿岸流或者向岸流,并使近岸的局部水位被抬高。之后,在局部地形的约束下,部分落潮流汇聚成快速抽离的束狭水流。

束狭水流的离岸抽离速度很快,每秒最大流速可达1~2米。以上的过程循环发生,便形成了离岸流。通常情况下,落潮流的抽离持续时间为2~3分钟,部分落潮流持续的时间会更长一些。向岸破碎波、沿岸流、离岸流和局部约束性地形共同决定了近岸的海水循环系统。换句话说,被冲击到海岸的大量海水必须找到一条回归海洋的路径。

受到涨潮海浪的推挤作用,这些海水初期会沿着与海滩平行的方向流动;不过,由于地形的约束,它们在退潮时最终汇集成一道或数道强大的水流,也即离岸流,退回海中。

与汹涌澎湃的海浪不同,离岸流在任何天气条件下、多种类型的海滩上都可能发生,且具有极强的隐伏性和不可预见性,其危害往往易被人们忽视。

即使在阳光明媚、风平浪静的环境条件下,也仍有可能发生离岸流;而且,由于离岸流行踪诡秘,具有水量大、水流窄、流速快等特点,足以将一个成年人在短时间内冲入海洋深处,受害者基本无法脱身,即使是游泳健将或者专业水手,也很难抵抗离岸流的向海拉力。需要说明的是,很多去海边游玩的人对海流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想当然地认为,海浪较小的地方最安全。

实际上,在发生离岸流的海边,波浪弱的地方反而更危险,因为那里的离岸流流速最大。反而是在波浪较强的地方,向岸流的流速更大,即使有人不幸落水,也会被波浪推向岸边。所以,如果对离岸流缺乏足够的认识,极易造成悲剧。

肉眼即可识别。离岸流在抽离过程中与向岸潮碰撞,会搅动海底底沙和悬沙,形成局部浑浊带。

故而,部分离岸流在海岸高处更容易被识别,它们为集中的白色泡沫或浑浊泥沙带等,且在漂离岸边并流向深水的平静水域。避开频发时间。低潮、大浪的夏季更容易产生离岸流,应尽量避免在当地的落潮时间下水。识别易发位置。在海岸旅游或者在近海活动时需要警惕一些易产生离岸流的位置,如垂直于海岸的海沟(潮沟)、礁石区域、沙丘缺口,两滩尖之间、浪裂线不连续的地方。

注意海滩警示牌,不要到岸边的非游泳区游玩,且游玩时禁止越过警戒线。下水前,根据易发离岸流的地形地貌和海流特征仔细观察海滩周围环境,避开疑似会发生离岸流的区域。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是海洋大潮期,海洋动力较强,应尽量避免在此时间段下水活动。一旦不幸遭遇强劲的离岸流时,要保持镇定,放轻松,用最省力的游泳方式让身体保持漂浮状态,同时高声呼叫或挥手寻求救援。

即便是擅长游泳者,也不要尝试逆流而返,而要朝着与海岸平行的方向横向游离受困区域,避开离岸流后,尽量随着涨潮流或是在涨落潮交换期游回岸边。若遇到游客被困在离岸流中,可以为他们提供救生圈等器具,帮助受困人员漂浮在海面,并迅速寻找专业救援人士,千万不要贸然下海施救。

UUID: eb6cfe68-9658-4865-8ce8-8f53b66fae3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微推助手/百科知识/百科知识_2024-08-22_海边旅游警惕离岸流.html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