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南极的“蚊子”,或将指导人体器官移植

作者: 大清神龙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24-08-20

南极摇蚊是唯一可以常年居住于南极陆地之上的昆虫,具有最小的基因组和独特的抗寒机制,这些特性可能在人体器官移植中发挥作用。

活在南极的“蚊子”,或将指导人体器官移植。每年的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这是一个为了提高人们对疟疾和其他蚊媒传播疾病认识而设立的节日。蚊子不是一种动物,而是对于蚊科(Culicidae)这一类群的称呼。我们身边常见的库蚊属(Culex)、伊蚊属(Aedes)还有按蚊属(Anopheles),在每个晚上都可能在人耳边唱响。

南极没有常见的那些吸血蚊子,却有蚊子的一位亲族——南极摇蚊(Belgica antarctica)。它们是唯一可以常年居住于南极陆地之上的昆虫,更是南极陆地上最大的纯陆生动物。南极摇蚊严格意义上不是蚊子,它们属于摇蚊科(Chironomidae)而非蚊科,但都属于双翅目的长角亚目,摇蚊科成员飞行时没有嗡嗡的声音。南极摇蚊不会吸取人的血液,根本没有刺吸式口器,甚至还没有很多昆虫具备的飞行能力。

它们在孵化期间待在零摄氏度左右的冰层土壤之中。在尽是风寒的南极,南极摇蚊的身体会持续表达生成热激蛋白,这类蛋白有利于极端温度下防止其他蛋白质失活,并让蛋白发挥功能。南极摇蚊虽然不怕冷,但相比温暖地区的亲戚们而言是真的怕热。

人类看到南极摇蚊有这样的生存本领,发现它们在昆虫家族中具有最小的基因组,以及13500个基因,根据对它们体内有关生长发育、代谢调控、适应极端天气的基因的研究,有人看到了背后的医学希望——在移植人体器官过程中,需要保存组织的活性,而南极摇蚊相关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则有利于生物组织保持活性。

UUID: d6f95a37-f534-45a1-aee8-8a5456da8c9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微推助手/博物/博物_2024-08-20_活在南极的“蚊子”,或将指导人体器官移植.html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