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1月文章索引

知网豪横?除了罚款拆分,其实还有第三招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知网进行处罚,要求其整改并罚款。文章讨论了知网的垄断问题及其对知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负面影响,提出了通过罚款和培育竞争对手来解决知网垄断问题的策略。
《科学世界》2023全年杂志持续征订
《科学世界》2023全年杂志提供7.5折优惠,订阅即送价值48元的图书《从一到无穷大》,该书为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丛书之一,由乔治·伽莫夫著,暴永宁译,吴伯泽校,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科学启蒙意义。
发展离⼦液体调控技术揭示铁基超导与奇异⾦属态间量化规律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发展了离⼦液体调控技术,成功揭示了铁基超导与奇异⾦属态之间的量化规律,证实了高温超导与奇异⾦属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普适性。
脑中之脑:当动物脑中移植了人类神经元
本文探讨了人类神经元移植到动物大脑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带来的伦理问题。研究者们通过将人类神经细胞移植到小鼠大脑中,观察其发育和功能,揭示了人类和动物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尽管这些研究为理解生命发育和疾病提供了新视角,但也引发了关于人类与动物之间界限的伦理争论,特别是当人类细胞在动物体内生长时,可能会导致的认知和道德地位问题。
向太空要能量
天基太阳能是从太空收集阳光并将其传送回地球的概念,具有不需要大片土地和不受天气影响的优势。尽管面临技术和经济挑战,但随着卫星设计的创新和发射成本的降低,天基太阳能逐渐成为现实的能源解决方案。多种卫星设计方案正在开发中,包括CASSIOPeiA和SPS Alpha。英国政府的报告显示,天基太阳能在技术上和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并可能在未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
涂层帮助电子产品通过“出汗”保持凉爽
中国上海交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电子产品涂层,通过释放水蒸气来散热,防止过热。该涂层使用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能够显著延迟设备温度上升,并在移除热源后迅速恢复。
遥感:让我们的地球更安全
本文通过汶川地震的案例,详细介绍了遥感技术在地球监测和灾害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包括气象卫星、海洋卫星、陆地资源卫星等在实时动态监测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技术提高地球的安全性。
80后付巧妹:东亚人演化研究的拓荒者,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
付巧妹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DNA实验室主任,202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斯万特·帕博的学生。她在古DNA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尤其是在东亚人演化研究方面,带领团队发表多项重要学术成果。作为三个孩子的母亲,她在科研与家庭之间取得了平衡,展现了现代女性的多重角色。
许良英:一部多灾多难书稿的坎坷传奇历程
许良英教授在《爱因斯坦文集》再版时撰写的校订后记,回顾了他作为爱因斯坦著作在中国的主要编译者的经历,讲述了在政治动荡中编译工作的艰辛与坚持,以及《爱因斯坦文集》的出版对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就差最后“末位红线该划吗”
文章讨论了中国高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末位制的实施背景、现实考量及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末位制旨在提高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质量,但也引发了对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质疑。专家指出,真正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导师的指导和培养过程,而非仅仅依赖于末位制的管理措施。
霸王龙像狒狒一样聪明?
一项新研究揭示,霸王龙等恐龙的智力可能远超之前认知,其大脑神经元密度与现代灵长类动物相当,甚至更高。
2022 ACM Fellow名单公布!梅宏、李航、邢波、俞栋、俞益洲、朱⽂武等⼈⼊选
2022年ACM Fellow名单公布,包括梅宏、李航、邢波、俞栋、俞益洲、朱⽂武等57位学者入选,他们的研究领域涵盖网络安全、人机交互、移动计算和推荐系统等。
2022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2022年中国和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涵盖了从天文学到生物技术等多个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进展不仅展示了科技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未来科技对社会和生活的深远影响。
科学家基于Ru单原子周围氮物种的调变实现高效丙烷脱氢制丙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高效的Ru单原子催化剂,用于丙烷脱氢制丙烯,解决了传统Pt和Cr基催化剂的问题。该催化剂通过调变Ru单原子周围的氮物种,实现了高稳定性和高选择性,为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雄性鸣禽不能仅靠外表生存
新的研究发现,雄性鸣禽不仅需要吸引雌性的目光,还需要确保它们的精子能够持久,以成功交配并传递基因。研究团队分析了278种鸣禽的羽毛和精子形状,发现羽毛更复杂和色彩更鲜艳的雄性,其精子中段更长,使精子能够长时间存活。
任继周院士:监测蓄水量是祁连山生态保护首要工作
任继周院士提出,监测蓄水量是祁连山生态保护的首要工作,强调了河西走廊的生态赤字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生态保护建议。
庞加莱的狭义相对论之四:庞加莱与洛伦兹和闵可夫斯基
本文探讨了庞加莱与洛伦兹、闵可夫斯基之间的互动及其对狭义相对论的影响,强调了庞加莱在狭义相对论建立中的重要贡献,尤其是他对同时性相对性和局域时间的理解。同时,文章也提到了洛伦兹的电动力学理论及其与庞加莱的批评与互动,最后讨论了闵可夫斯基在相对论中的角色及其对庞加莱贡献的忽视。
白垩纪鸟类“保守派”展现另类一面
研究揭示了白垩纪时期一种名为朱氏克拉通鸷的基干鸟类的演化特征,特别是其独特的肩胛骨和第一蹠骨,展示了在演化过程中保守骨骼的突破性变化。
感染新冠无有效药可用,也必须找个药吃吗?
文章讨论了在新冠疫情中,面对无有效药物可用的情况,是否应该随意使用任何药物的问题。作者强调了科学和伦理的重要性,反对在没有确证有效性的情况下使用药物,因为这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和伦理问题。文章还提到了当前一些药物的滥用和囤积现象,强调了监管机构和医学界在防止药物滥用中的责任。
能不能评上讲席教授,谁说了算?
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公开批评北大“博雅讲席教授”评选不公平,引发学术界关注。文章详细介绍了博雅讲席教授的评选程序和规则,讨论了评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强调了依法治校和依法依规处置的重要性。
破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应“对症下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强调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提出从提升师德师风、基地培养培训、教师学历提升、名师名校长培养、延揽行企优才等五个方面发力。文章分析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四大难题:学校重视不够、教师个人缺乏动力、行业企业配合不够、制度体系尚待健全,并提出五大途径推动建设:锤炼高尚师德师风、协同培训提升综合素养、支持学历提升、培育大师“头雁”、吸引行企优才。
唱歌助力中风康复
一项研究发现,以歌唱为基础的团体康复训练能够帮助中风失语症患者重拾语言功能,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有益。
第三季《科学公开课》即将开播
第三季《科学公开课》将于2023年1月10日起每周二四六晚8点播出,涵盖绿色生活、缤纷世界、大地探秘、数与万物、空天翱翔等主题,邀请多位专家进行科学讲解与互动答疑。
还原与整合:饶毅《生物学概念与途径》直播预告
本文预告了饶毅教授关于生物学概念与途径的直播课程,重点介绍了“还原与整合”这两个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并以视觉为例进行阐述。
投资新能源,需要多少耐心
本文讨论了新能源行业的投资前景,包括光伏产业、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等热门赛道,以及氢能源等新兴产业方向。文章强调了新能源发展需要长期积累和耐心,同时提到了团队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的必要性。
新一代全数字PET“分分钟”成像
华中科技大学数字PET团队开发的新一代全数字PET/CT设备通过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认证,成像速度全球第一,显著提升了检查效率和降低了应用成本。
孙航:组建任务攻关团队,打造建制化科研新范式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以科研活动组织模式改革为切入点,通过组建任务攻关团队,提升建制化水平,聚焦国家重大任务,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研究机构。
《百科知识》荣登2022国内外人文大众期刊数字阅读影响力TOP100
《百科知识》在2022年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榜单中表现优异,位列国内外TOP100。龙源数字传媒集团发布相关榜单及区块链数字版权中台,强调数字出版的重要性。
史上最短电子脉冲问世
德国科学家捕捉到史上最短的53阿秒电子脉冲,这一突破将极大提升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和计算机芯片的数据传输速度。
Is Eating Fat Good For You or Not? Here's Why It's So Confusing
关于是否应该吃脂肪的建议因多种原因而混乱,包括不同类型脂肪的影响、不同健康机构的建议差异以及信息的简化和错误。建议摄入适量的健康脂肪,如不饱和脂肪,并避免过量摄入饱和和反式脂肪。
一年多新增近200本元宇宙图书—— 元宇宙热,“说的多做的少”?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元宇宙概念在中国迅速走红,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关于元宇宙的书籍出版。尽管元宇宙在实际应用和技术创新方面进展有限,但在出版界却掀起了一股热潮。这些书籍涵盖了从技术、经济、艺术到教育的多个领域,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元宇宙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宇宙的热度有所下降,公众和政府开始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一新兴概念。
我国两款口服抗新冠新药上市
我国自主研发的两款口服抗新冠新药民得维和先诺欣,分别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特别审批程序,附条件获批上市,用于治疗轻中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这两款药物均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显著的抗病毒作用和安全性。
几乎不打折、却被疯狂追捧的童书,今天买超合适!闭眼囤吧!
果壳童学馆推出读小库的专场活动,推荐多套高品质童书,活动时间为1月5日至1月9日。书籍包括中国基因系列、迷你棒套装、自然观察手册等,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每套书均附赠礼包,活动价优惠,鼓励家长为孩子购书。
数完9万颗星星,这条经典理论“翻车”了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与多家单位合作的一项重大成果在《自然》发表,挑战了“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的经典理论,刷新了人类对这一基本概念的认知。研究基于大样本观测获取的高质量数据,揭示了银河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与银河系演化历史和环境相关。这一突破性成果对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多个研究产生了影响,如测量宇宙不同阶段星系中暗物质和重子物质质量、构建星系化学演化模型等。
保持乐观心态,让大脑更年轻
本研究揭示了负面情绪会持久改变老年人的大脑连接,可能加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展,更好地管理情绪可以防止病理性衰老和帮助限制神经退行性疾病。
烟火向星辰
2023年1月6日,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举办“烟火向星辰”格致论道讲坛,多位专家分享了他们在帕金森病、自闭症、兰花培育、蝽类昆虫研究及汉语方言保护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遏制论文“挂名”乱象须从评价改革入手
论文“挂名”现象影响了科研目的,导致学术道德和规范的违反,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包括学者间的矛盾、破坏公平竞争以及滋生学术不端。解决此问题需从学术评价改革入手,关注论文的实际水平和贡献,抵制不科学的学术排行榜,强调领导干部和学术“大牛”的表率作用,并严惩论文造假者。
科学家提出唐氏综合征研究新视角
德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唐氏综合征研究视角,认为额外染色体的存在对细胞的影响不取决于具体是哪条染色体,而是额外DNA的整体效应。研究还发现,染色体不平衡的细胞存活机制可能与某些癌细胞相似,且所有细胞的免疫系统在染色体增加时表现出特定变化。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写作与出版的幕后故事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是对中国古代科技贡献的重要著作,书中探讨了李约瑟的生平、写作过程及其对中西科学交流的影响。新书《大器晚成》详细披露了这一历史名著的创作背景与出版历程,强调了李约瑟在科学史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周科技大事件
本文回顾了一周内的科技热点事件,包括肠道微生物与肥胖的关系、猕猴桃的营养价值、古病毒复活对衰老的影响、高脂饮食对肠道菌群的作用、脂肪肝对大脑的危害、科学进步的降速趋势等多个研究成果,涉及多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电磁学/电动力学的现象、技术与思想(上)
因为赌气,他从学渣变学霸,最终成长为院士
周国治是中国冶金材料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求学之路经历了战争的动荡,起初成绩不佳,但因一次赌气而转变为学霸,最终成为冶金领域的重要人物。周国治在教育和科研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并在国际学术界获得认可。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冶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可思议的立体视错觉,你被骗了吗?
本文介绍了多种立体视错觉现象,包括艾宾豪斯错觉、弗雷泽螺旋错觉、贾斯特罗错觉等,并解释了这些视错觉的原理。这些视错觉现象展示了人类视觉系统的复杂性,以及大脑如何处理视觉信息。
陈赛娟院士:我国急需启动农村地区应急计划
陈赛娟院士及其团队对2022年秋冬新冠疫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多个奥密克戎亚型在国内同时传播,重症主要集中在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体中。他们预测农村和中小城镇地区的感染峰值将于2023年1月中旬左右出现,因此建议启动农村地区应急计划,配置更多医疗资源,并加速有效药物和新型疫苗的应急使用许可。
颠覆性研究为何越来越少
过去几十年间,科技论文数量急剧增加,但颠覆性论文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20世纪中期以来,科学研究更倾向于逐步推动进步而非开辟新方向,专利分析也显示类似趋势。研究利用引用数据计算出CD指数,发现论文和专利的平均CD指数显著下降。研究人员分析认为,研究者人数增加、竞争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导致了这一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