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观测,月球正在以每年大约3厘米的速度离开地球。以人类现有的技术,有没有可能阻止月球这种远离的趋势?6月26日,中国科学院学部第九届学术年会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上,一位听众向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孟飞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就在6月25日,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成功返回,这让“深空探测与空间科学”的话题又一次成为热点。会上,以此作为报告主题的杨孟飞把与现场和网络互动的气氛推向高潮。
此次全体院士学术报告会,共有7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聚焦科技前沿和可持续发展作学术报告,500余位院士现场参会,同时面向社会公众直播。从AlphaGo的横空出世,到ChatGPT的一夜爆火,再到Sora的一鸣惊人,过去10年,人们深刻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势崛起。在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数学曾扮演着核心角色,但如今,该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主要由计算机科学家推动。
那么,未来,什么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最佳路径?中国科学院院士鄂维南在《数学与人工智能》的报告中谈到,我们正面临两个基本任务:一个是建立完整的人工智能底层创新体系,另一个是探索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层逻辑和基本原理。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大有可为。于是,他从数学模型和计算系统两个角度提出探索人工智能基本原理的框架和下一代人工智能系统的技术路线。
鄂维南认为,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学科,不是简单的专业,就人才培养而言,厚度和广度极为重要。“我们不仅需要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人才,更需要从事底层算力系统、系统软件、高性能计算、数据库,甚至脑科学、心理学、物理学、数学研究的人才。”鄂维南着重强调,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是人才资源和算力资源的有效对接,以及高质量多层次人才梯队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