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保护的故事

作者: 黄澄翠

来源: 格致论道讲坛

发布日期: 2024-01-15

黄澄翠分享了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故事,讲述了自己从事生态保护工作的经历,包括与村民的互动、古树保护、以及如何帮助村民改善生活和致富的过程。

大家好,我是来自浙江天目山保护区的黄澄翠,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天目山保护的故事。我是2016年来到保护区工作的。刚到保护区的时候,我觉得这份工作很幸福,可以每天跟动物们、植物们一起打交道,远离城市的焦虑和烦恼,当一个快乐野人。可是后来我慢慢发现,保护区的工作好像跟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这几年里,我在保护区的工作有三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天目山居然这么重要。天目山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有很重要的生态价值。天目山的树有两大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古老的天然银杏林和最大的古柳杉群。天目山的银杏树龄超过1.2万年,是货真价实的活化石,而柳杉则有267公顷,树龄超过500年的就有500多株。

第二个“没想到”是我的工作除了跟动物、植物打交道,更多还要跟人打交道——这些人就是保护区周边社区的村民。天目山坐落在杭州的西边,距离杭州市主城区只要1个小时,距离上海和南京也只要3个小时,保护区周边联系着10个社区。

第三个让我没想到的,就是与人打交道这件事情,对我来说变得更加有意思了。2016年我刚到保护区工作的时候,第一次值班,同事们带我到一位村民家中去走访。朱林超是天目山土生土长的村民,曾是猎户,后来因保护区的建立而失业,转而靠种田谋生。我们与朱师傅的合作开启了古树保护工程,朱师傅从一个猎户转变为保护者。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师傅组建了自己的工程队,参与古树保护的工作。他的故事让我认识到,真正的主人是这些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们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

我们还将目光转向了笋农。早些年,天目山大约80%的村民以竹为生,这给保护区带来了困扰。随着市场的变化,笋农们逐渐不再种竹子,我们争取了15个护林员岗位,鼓励村民参与保护工作。

解决了村民谋生的问题后,我们又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村民们要靠什么致富呢?我们决定修一条公路,既用于防火,又改善村民们的生活。公路开通后,游客增多,农家乐开始兴起,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我们还引导师生们到当地的农家乐就餐,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就业。随着农家乐经营模式的转型,保护区内从事旅游、观光、科研服务的村民已经有500多人了,生态保护的红利让这些村民成为直接受益者。

今天(2023年10月14日)刚好是我到保护区工作的第7年。我发现我的工作更像是一座桥,把保护区里的动物、植物和保护区外面的村民连接起来。2025年,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将在杭州举办,期待大家来天目山游玩。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天目山的山更清、水更绿,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

UUID: 495e9165-c9a9-4874-9ce9-c17079f22e3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pdf2txt/2024/格致论道讲坛_2024-01-15_有意思的是,被野猪吓走的朱师傅,看见华南梅花鹿后又回来了|黄澄翠.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9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