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诗铸:开拓中国摩擦学,铸就“诗意”人生

作者: 刘超,冯立昇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23-11-26

温诗铸(1932—2023)是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摩擦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在摩擦学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推动了中国摩擦学的发展。他的成长经历充满艰辛与奋斗,最终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者。温诗铸强调科研要服务于国家和社会,设立奖励基金以支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缅怀温诗铸院士

温诗铸(1932—2023),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摩擦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5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制造专业。1981年后,先后担任摩擦学研究室主任、摩擦学研究所副所长、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名誉主任。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9年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最高成就奖,荣获2013年度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成就奖,荣获2015年度国际摩擦学领域最高学术荣誉——国际摩擦学金奖。11月3日,温诗铸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温诗铸在2015年《峥嵘岁月,漫漫求索路——摩擦学研究的历史回顾》中写道:“青山伴水依然旧景,绿柳拂岸又是新春!没有昨日百丈冰,哪有今日花枝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已是春风桃李,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遥望天际,却见闲云野鹤,悠游于万里晴空,俯视神州大地,尽览人间春色。期盼这方曾经为之挥洒汗水的学术园地能果实丰硕!”

温诗铸的成长经历充满了艰辛与奋斗。

他1932年11月生于江西丰城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姐妹8人,排行第七。1936年秋冬之交,母亲带着他和妹妹投奔在湖北宜昌打工的父亲。温诗铸的启蒙教育是在宜昌同乡开办的私塾开始的,虽然只读了一个月,但印象深刻。他在1941年夏季报考了奉节县城的伊斯兰小学,实现了读正规小学的愿望。1944年,他终于考入奉节县立中学,独自在重庆求学,努力学习,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

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温诗铸对摩擦磨损与润滑的相关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5年7月,他大学毕业,获得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之后留校任教。他的科研起步阶段承担了工程设计的任务,并逐渐认识到要不断提高研究层次,开展更具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项目。

温诗铸在1979年至1981年间被公派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润滑学研究室进修,回国后坚定地要在中国创建和开拓摩擦学学科。他和团队持续深耕弹流润滑方向,并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开展纳米摩擦学系列研究。温诗铸提出薄膜润滑的系列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尽管遭到质疑,但他坚信自己的判断,带领团队开展研究。

温诗铸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包括建立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推动摩擦学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他的学术专著《摩擦学原理》于1990年正式出版,提出了摩擦学发展的四大方向。他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摩擦学学科的发展,也为国家和社会服务,体现了他对科学研究的使命感。

温诗铸的成就背后,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沉的爱。他曾说:“搞课题是要搞国家需要的,要投入国家发展的主航道,为国家的发展奋力拼搏。”他在2009年回忆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时,强调了使命感的重要性,认为这份使命感是推动他不断前行的动力。

温诗铸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个充满热情与责任感的教育者。他设立了“温诗铸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摩擦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温诗铸的精神与成就将激励更多的学者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与创新。

UUID: cdb2b29c-ef0a-4044-bc84-0154a22a5a3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23/中国科学报_2023-11-26_缅怀温诗铸院士三次“逆袭”与三次“创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