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约7公里,南距成都市区大概有40公里,交通发达,高铁、高速都很方便。遗址总面积将近12平方公里,距今4500-3000年,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文化遗址。
1929年春,燕道诚父子清理河道淤泥的时候,发现了装满玉器的土坑,大概有400多件。从此广汉玉器就在中国考古界和收藏界声名大噪。其后,1934年供职于华西大学博物馆的美籍教授葛维汉在三星堆的一些地点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并出版了《汉州发掘简报》。新中国成立后,三星堆遗址面貌逐步清晰。
1963年,由四川大学冯汉骥教授带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文化的基本面貌。1980年,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等队伍多次开展考古试掘和发掘工作。1986年,震惊世界的一、二号祭祀坑横空出世,出土铜、金、玉、象牙等遗物1552件、贝47240件。
三星堆祭祀坑的发现颠覆了世人对三星堆遗址和古蜀文明的认识,被认为是中国20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其中青铜神树、面具、大立人等备受瞩目,这三件也是在博物馆里面最受观众追捧和关注的。
三星堆文明是蜀地本土文明经过长期积累发展后,与中原、长江流域其他文明密切交融,在全球视野下,与西亚、南亚存在一定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个大发展,由此出现了这样一个地区性的伟大文明。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三星堆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体现。
三星堆在此前的发掘保护工作中,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其发掘和保护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可以看到,三星堆出土的金杖上面刻有鱼和箭头,这应该是一种捕鱼的情形,有人推测这是古蜀鱼凫王朝的象征。古蜀王朝应该分有五个朝代,这是第三代古蜀王朝的一个象征。
在出土的青铜头像中,有两种发型,一种是辫发,一种是笄发。有考古学家研究认为,辫发的人负责宗教祭祀,笄发的人负责世俗事务。值得说明的是,目前的发掘中,我们还没有发现文字,我们只能更多地依靠文物去解开历史的谜团,还原历史。
因此我们想说的是,文物的保护极其重要,也就是我们今天大会的主题,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在早期的发掘中,虽然有一些青铜器、金器等金属器保存下来了,但是因为当时缺乏有效的手段,不少脆弱的有机物质已经消失殆尽。
总的来说,受制于条件,当时发掘存在的一些准备不足,大致分成五个方面。第一,出土文物环境检测控制不足。第二,出土文物及微痕物应急保护提取困难。第三,出土文物保存状态跟踪检测不足。第四,出土象牙文物保护研究不足。第五,出土腐朽青铜器文物保护研究不足。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认识到只有多学科协同发掘和保护才能解决这几大问题。因此去年(2020年)发现了新三星堆祭祀坑的时候,我们在多学科综合研究基础上开展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与工作,也在力争解决既往发掘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在这次发掘过程中,控制了现场的温度、湿度和光度,但是对于一些快速氧化的文物来说,运用保护气氛(氮气)可以防止氧化,从而使得文物的出土、运用、保存和修复诸多环节尽量全程保持埋藏状态,这是未来考古工作的一个趋势。
最后,恳请各位尊敬的院士、各位专家能给予我们考古学建立支持和帮助,具体有三点请求:一,推动中国考古学学科的理论研究、发掘技术、保护科学的建设,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贡献智慧和力量。二,帮助遗址发掘和保护工作取得进步,助力三星堆遗址保护示范区建成。三,支持三星堆文明遗址、金沙山遗址申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