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学统计科学中⼼陈松蹊教授领衔的环境统计团队发布第⼗份空⽓质量评估报告,基于连续8年对全国空⽓监测站点,尤其是重点监测区域空⽓质量的数据统计研究,分析PM2.5、PM10、⼆氧化硫(SO2)、⼀氧化碳(CO)、⼆氧化氮(NO2)和臭氧(O3)六种空⽓常规污染物的浓度情况,反映了我国区域空⽓质量变化动态和后续污染治理需注意的问题。
这次报告在去年《空⽓质量评估报告(九)》的评估城市(京津冀晋鲁豫陕皖苏沪和内蒙古四市)的基础上增加了江西省11个地级市,从⽽将研究范围进⼀步扩⼤⾄九省三市的“3+110”个城市、770个空⽓监测站点,由此,研究区域涵盖了全国超过40%的⼈⼜。
报告基于2013年3⽉到2023年2⽉共⼗年的监测数据,沿⽤前九份报告的统计学⽅法,对污染物浓度进⾏⽓象调整,剔除⽓象因素的影响,并在研究中剔除了春季期间沙尘天⽓对以PM10为主的六种污染物浓度影响,以最⼤程度地评估空⽓污染物的真实变化情况。
在这份86页的报告中,“反弹”成为⼀个⾼频词,先后出现了70次,多项指标显⽰,2022年(季节年,下同)没能延续近些年的向好趋势;各地区在不同污染物的治理成效上,也体现了明显差异,出现分化。中国空⽓污染治理这场长跑,尚处于焦灼⽽关键的时刻;后疫情时代,⽣产⽣活的恢复也带来空⽓污染“抬头”的趋势,如何在发展的同时保护⽣态、优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不可回避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