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太空核反应堆的高强韧钼合金研制成功
空间核反应堆在大功率地球轨道卫星、深空探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空间堆中的材料需要具备耐高温、中子辐照等苛刻条件的性能。钼及其合金具有高熔点、高热导率等优点,是空间堆的关键候选材料,但纯钼存在室温塑性低、高温强度不足等问题。近日,一项发表于Acta Materialia的研究研制出一种高强韧钼合金,与此前报道的同类材料相比具有明显的力学和抗辐照性能优势。
研究人员通过粉末冶金法和高温旋锻,在钼原子间插入了碳化锆颗粒,形成了钼-碳化锆合金。碳化锆是一种高熔点、高强度的碳化物,可用于提高材料界面的强度和高温稳定性。另外,界面上的间隙氧会显著降低材料的强度和延展性,而碳化锆颗粒能吸收杂质氧,因此有利于改善晶界的稳定性和韧性。经测试发现,该合金的室温抗拉强度达928MPa、延伸率为34.4%,比工业中广泛应用的钛锆钼合金分别提高26%和一倍以上。
此外,在1200℃高温下,钼-碳化锆合金的抗拉强度比氧化物强化后的钼提高一倍以上。
HPV和衣原体共同诱发宫颈癌的机制
宫颈癌患者常常同时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和沙眼衣原体,然而HPV感染者的癌变率较低,因而科学家推测沙眼衣原体和HPV共同感染是诱发宫颈癌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衣原体很少在恶变细胞中留下DNA片段等残余物,因此其诱发癌变的具体机理难以厘清。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为此提供了启示。
研究者利用健康供体细胞制造了宫颈类器官模型。经基因测序分析,研究者发现HPV和沙眼衣原体合并感染可导致宿主细胞重编程,通过上调或下调一系列基因表达,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和基因损伤修复,从而影响宿主细胞和基因组稳定性、促进肿瘤进展。这项研究所用的宫颈类器官适用于生理机制、药物应答、慢性感染预后等多种宫颈相关研究,可为临床试验提供新的平台。
美国司法部宣布将终止“中国行动计划”
当地时间23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将终止“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该计划在2018年启动,声称出于保护美国国家安全而频繁针对与中国存在合作关系或从中国获取科研经费的科研人员,已波及诸多华裔学者。去年1月,麻省理工学院(MIT)华人学者陈刚因未透露与中国的联系和从中国机构获取的经费而被逮捕,引发轰动。今年1月,美国联邦检察官宣布将对陈刚撤诉。
近日,陈刚在《科学》上发表社论文章讲述自己的遭遇,并呼吁终止“中国行动计划”。
自该计划启动以来,许多科学家和民众反对这一计划,认为其根据族裔而刻意针对华裔学者。在经过多月评估之后,美国助理司法部长马修·奥尔森承认这一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并且损害了美国的国际合作,但表示其中并不存在种族偏见。
奥尔森还表示,为保障美国国家安全,“中国行动计划”将被扩展到针对包括俄罗斯、伊朗和朝鲜在内的美敌对国,并更名为“反国家威胁战略”(Strategy for Countering Nation-State Threats)。
可重复使用的塑料瓶能释放出几百种化学物质
近日,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的论文研究了可重复使用的软塑料瓶是否会释放出化学物质,结果意外地从塑料瓶里放置了24小时的水中检测到了几百种化学物质,包括一些此前从未在瓶装水中发现的成分。研究人员还发现用洗碗机洗之后,塑料瓶中能检测到超过3500种与洗洁精有关的化合物,在用清水额外润洗瓶子之后仍能检测到接近500种化学物质。
研究人员采用的是液相色谱和质谱相结合的检测方法,这使他们能筛选出样品中所有可能存在的物质。他们发现塑料瓶释放出的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塑料增塑剂、抗氧化剂、光引发剂以及二乙基甲苯甲酰胺(DEET)。其中,光引发剂有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等功能,而DEET则常用作驱蚊喷雾的活性物质。研究人员猜测检测到的大部分物质很有可能是在塑料瓶生产过程和后来的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接下来,他们会继续探究这些化学物质的毒理性质。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或用新型垂直起降回收方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院长王小军在近日召开的近地轨道载人航天发展展望与合作国际研讨会上介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一子级或将采用新型垂直起降回收方案,再入过程在发动机减速基础上,还利用气动舵进行控制与减速。着陆阶段采用网系回收装置,在将更多返回用机构从箭上转移至地面,减少箭上负担的同时,利用网系绳索对火箭进行阻尼减速实现软着陆。
据介绍,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开展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采用模块化、通用化设计,同时具备载人和货物运输的能力。该火箭针对近地空间站任务采用两级串联构型,一子级具备重复使用能力,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约14吨;针对月球以远的探测任务采用三级+助推器的构型,地月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27吨。
少肉和无肉饮食与较低的总体癌症风险有关
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2006-2010年间招募的472377名40-70岁之间的英国人数据,调研饮食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者利用健康记录计算他们平均11年内新发癌症的发病率,同时考虑了糖尿病状况以及社会人口学、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的因素。
有247571名(52%)参与者每周吃肉五次以上,205382名(44%)参与者每周吃肉五次或以下,10696名(2%)参与者只吃鱼不吃肉,还有8685名(2%)参与者是普通素食者或严格素食者。参与者中有54961名(12%)在研究期间罹患了癌症。
研究人员发现,与每周吃肉五次以上的人相比,总体癌症风险在那些每周吃肉五次或以下的人中降低了2%,在那些吃鱼但不吃肉的人中降低10%,而在普通素食者和严格素食者中降低了14%。研究人员提醒,由于这项研究的观察性质,并不能为饮食和癌症风险之间找到因果关系的结论。另外,英国生物样本库的饮食数据是在一个单一的时间点上收集的,而非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收集,因此可能无法代表参与者终生的饮食模式。
相关研究发表在《BMC医学》上。
新冠疫情
截至北京时间2月25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431186116例,死亡病例5927226例。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2月24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224例。
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42例(上海59例,广东52例,北京8例,四川7例,福建4例,广西4例,吉林2例,江苏2例,黑龙江1例,浙江1例,山东1例,湖北1例),含3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25例,四川6例);本土病例82例(内蒙古30例,其中呼和浩特市28例、包头市2例;辽宁18例,均在葫芦岛市;广东8例,均在深圳市;四川5例,均在成都市;云南5例,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4例、临沧市1例;广西4例,均在防城港市;山西3例,其中晋中市2例、太原市1例;北京2例,其中朝阳区1例、通州区1例;江苏2例,均在苏州市;湖北2例,均在武汉市;天津1例,在东丽区;黑龙江1例,在鸡西市;山东1例,在青岛市),含4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四川2例,黑龙江1例,云南1例)。
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7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9例,其中境外输入87例,本土22例(云南9例,其中临沧市7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例;广东5例,均在深圳市;四川4例,其中德阳市2例、绵阳市2例;黑龙江3例,均在黑河市;上海1例,在闵行区);当日转为确诊病例35例(境外输入31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2例(境外输入21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816例(境外输入668例)。
截至2022年2月23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0176.0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