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马拉维政府宣布在首都利隆圭的一名幼儿中发现一例1型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这是五年多来非洲首次出现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病例。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大约每200个受感染的儿童中就有一个会全身瘫痪。该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较少通过受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目前没有治愈方法,但可以通过疫苗预防。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是最后两个野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的国家。
基因测序显示,这位马拉维的3岁女孩所感染的毒株与2019年10月在巴基斯坦传播的野生1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相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非洲区域主任表示,只要世界上任何地方存在野生脊髓灰质炎,所有国家就仍面临病毒输入的风险。世卫组织正在采取紧急措施防止这例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潜在传播。
WASP-121b是一颗体积接近木星两倍的巨型气态巨行星,属于热木星,于2015年发现。它围绕一颗距离地球约850光年的恒星运行,环绕周期仅为30小时。这颗热木星被其宿主恒星“潮汐锁定”,这样它有一面会一直被恒星烤着,而另一面则永远是黑夜。近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获得了这颗热木星永夜面清晰的光谱图像。
研究人员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上的光谱照相机观察到了WASP-121b,从特征光谱中找到了水蒸气存在的证据。依据水蒸气反映的大气温度变化信息,研究人员绘制出该行星白天和夜晚的温度分布图。他们发现,永昼面的温度随着高度上升,从2500到3500开尔文;而永夜面的温度随着高度下降,从1800到1500开尔文,呈现“热倒转”现象。
研究人员将温度分布信息结合各种模型,揭示了该行星的永夜面大气中可能存在铁、氧化铝和钛等金属云。
在过去20年间,中国甘肃的昌马盆地曾出土了大量鸟类化石,然而这些化石大多保存不完整,并且被压变形、破碎,这给相关研究带来了很大困难。
近日,在发表于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团队检查了其中的6块化石,并确定了2个新属新种,分别命名为Meemannavis ductrix和Brevidentavis zhangi。Meemannavis ductrix的属名致敬了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张弥曼院士,Brevidentavis zhangi的属名意为“短齿鸟”。
这两种鸟类都属于今鸟型类,这是中生代一大鸟类类群,其中演化出了所有的现生鸟类。Meemannavis ductrix没有牙齿,Brevidentavis zhangi长有细小的锥形牙齿,在下颌最前端还长有前齿骨。研究者发现,其前齿骨可以移动,并且有神经连通,具有感觉,这可能有助于它们寻找猎物。
早期的超导研究集中在传统金属及合金中,其超导转变温度通常较低(低于30 K)。
在超导转变温度之上,超导体处于正常态,跟普通金属性质相似。1986年发现的铜氧化物超导家族,常压下最高超导转变温度到达135K,呈现高温超导现象。高温超导体广泛被认为来源于电子间关联相互作用,被称为非常规超导体。经过30多年的研究,高温超导机理仍未达成共识,成为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跨世纪难题。近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与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得到了奇异金属散射与高温超导转变温度之间的普适规律。
研究人员针对一类关键高温超导体系La2-xCexCuO4(LCCO),在数月时间积累足够数量的可靠数据,首次观察到了超导转变温度Tc、相对掺杂组分(x-xc)与奇异金属散射率A1三者之间的定量化规律Tc ~ (x-xc)0.5 ~ A10.5。更重要的是,从LCCO中获得的规律可推广至空穴型铜氧化物、铁基超导体、有机超导体等非常规超导体系,具有普适性,表明奇异金属态与非常规超导态有共同的驱动因素。
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上。
微生物发酵在食品产业中应用广泛,能制造酸奶、啤酒和其他各种产品等。绝大多数微生物都是将糖作为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会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最近,一项发表于《自然·生物技术》的新研究,科学家改造了一种优良的工业菌株,使其能将CO2之类的气体转化为更复杂的有机分子。
他们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改造了一种梭菌Clostridium autoethanogenum,它能将工业污染中排放的气体(包括CO2)转化为2种应用广泛的化合物,分别是丙酮和异丙醇。研究人析发现,相比于传统利用石油或天然气生产这些化合物的过程,新方法能以高效率和高选择性生产丙酮和异丙醇,能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160%。
研究人员认为,这一制造丙酮和异丙醇的可持续替代方案也可以经过调整,用于生产其他有用的化合物。
有部分研究认为,多吃蔬菜有助于降低患心血管疾病(CVD)的风险。这一理论乍看之下十分合理,因为蔬菜中含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E等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成分。然而,一项发表于《营养学前沿》的新研究指出,不论生吃还是煮熟再吃,吃蔬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可能都没什么作用。
研究者统计了英国生物样本库中近40万人的医疗记录、饮食方式、生活方式等数据(其中4.5%的人后来患上了心血管疾病),重新评估了每日蔬菜摄入量和还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研究发现,与蔬菜摄入量最低的人相比,摄入量最高的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约15%。然而,当剔除可能的社会经济因素、健康因素和医疗相关因素的影响后,蔬菜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分别降低了82%和87%。
不过,研究者表示,多吃水果蔬菜,均衡饮食和保持健康体重仍然能够有效降低多种重大疾病(包括某些癌症)患病风险。
截至北京时间2月22日10时,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统计,全球累计新冠确诊病例425800257例,死亡病例5889937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的消息,2月21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38例。
其中境外输入病例79例(上海32例,广东22例,福建10例,北京4例,四川3例,甘肃3例,浙江2例,安徽2例,云南1例),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广东5例,浙江1例);本土病例59例(内蒙古20例,其中呼和浩特市18例、巴彦淖尔市1例、包头市1例;江苏12例,其中苏州市10例、无锡市2例;辽宁6例,均在葫芦岛市;四川5例,均在成都市;云南5例,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4例、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例;北京涉冬(残)奥闭环人员4例;湖北4例,均在武汉市;广东3例,均在深圳市),含6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江苏3例,四川3例)。
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4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6例,其中境外输入40例,本土6例(内蒙古2例,均在巴彦淖尔市;江苏2例,均在苏州市;四川2例,其中成都市1例、泸州市1例);当日转为确诊病例12例(境外输入6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39例(境外输入38例);尚在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681例(境外输入568例)。
截至2022年2月2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8471.2万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