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元宵节,除了要吃汤圆外,很多地方都会舞狮子。舞狮这项传统曾在中国广为流传,然而中国从来就没狮子,怎么就舞起狮来了呢?
中原人士第一次见到狮子,是在汉朝丝绸之路打通后,狮子作为西域的贡品运抵中原。狮子(尤其雄狮)样貌威武,本就很受欢迎。佛教文化里,狮子不但是护法神兽,还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经由皇家渲染和佛教传播,狮子作为祥瑞猛兽的形象逐渐深入人心。
我国对舞狮的记载,最早能追溯到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军队中已有独立的“狮子舞”,相传从胡人俘虏习得,是慰劳将士、鼓舞士气的娱乐项目。在唐代,舞狮已走出军营,从宫廷到民间遍地开花,时称“太平乐”或“五方狮子舞”。
大体从明末清初开始,舞狮逐渐演化出南北两个流派。“北狮”流行于长江以北,继承着前朝欢乐喜庆的主旋律。“南狮”以岭南地区最为兴盛,由北狮演化而来,自清朝“康乾盛世”开始展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南狮与武馆已经密不可分,每逢节庆舞狮,正是众武馆各显神通,打广告、招学员的大好时机。海外华人喜爱舞狮,他们多为闯南洋的闽粤后裔,继承南狮传统。此外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深受中华文明影响,也有各自的舞狮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