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工具与语言能力的关联

作者: 一只哈代

来源: 果壳

发布日期: 2022-02-02

本文探讨了使用工具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联,通过实验研究揭示了使用工具的精细运动可以提高长难句的理解能力。文章还追溯了人类使用工具与语言能力发展的历史渊源,并提出了一些日常使用工具的活动可能有助于锻炼大脑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该文章由微信公众号文章搜索助手导出,点我免费下载

织毛衣、剪窗花、做小桔灯……

除了好玩,还有助于你理解长难句

原创

一只哈代

果壳

2022-02-02

请仔细阅读这句话:一副卷轴画可能在它的流传和收藏过程中并没有发生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是各代的藏家在上面盖上图章、写下题跋,尤其是乾隆等帝王把这类操作全面系统化之后,即使是形状未改但也是面貌已非。并判断以下表述是否正确:历代藏家和帝王在古画上盖章、题跋,导致这些画作的原状态也不可考。这道来自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长难句理解题,你答对了吗?

如果你也曾吃过长难句理解的苦,那么,一项发表于《自然》杂志的研究可以带来(理论上的)好消息:如果在阅读测试前做一些使用工具的精细运动,比如用机械钳夹夹钉子,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长难句。

用机械钳夹钉子,还能提高阅读能力?

这个研究来自法国里昂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所的克劳迪奥·布罗佐利(Claudio Brozzoli)教授。布罗佐利一直感兴趣“工具使用对语言能力的影响”。他猜测:人类在使用工具和理解复杂语言时,大脑的工作过程或许会有共通之处。为此,他先设计了第一步实验:让志愿者们先用机械钳夹起小钉子,放进不同的洞中,然后阅读句子“诗人崇敬的那位科学家写了一篇文章”,并判断“科学家崇敬诗人”这个说法是否正确。

实验过程示意图:夹钉子,做阅读理解,扫大脑丨参考文献[1]

结果发现,“使用工具”和“理解复杂语言”的确相关,共享一些大脑控制结构。当志愿者用机械钳夹钉子(使用工具)和做长难句阅读理解(理解复杂语言)时,一个叫基底神经节的大脑区域都会被唤醒,神经元变得非常活跃,但如果只是徒手抓钉子(不使用工具),基底神经节就会保持安静,不参与响应。

既然两者共享脑区,那么,训练其中一方能否提升另外一方的表现呢?比方说,如果训练他们用机械钳夹钉子,是不是可以让长难度阅读理解做得更好?

接下来的第二步实验,布罗佐利将志愿者们分为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完成两次长难句测试的间歇完成30分钟的训练任务:A:工具组——完成用机械钳将钉子夹进洞中的训练B:徒手组——完成只用手将钉子拿进洞中的训练C:躺平组——不用训练动手能力,只需要观看野生动物视频

结果发现:使用工具确实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长难句测试。对比志愿者们训练前后两次长难句测试成绩,研究者发现,那些用机械钳夹钉子的志愿者们进步飞速,比夹钉子前的成绩提高了30%;作为对比,没用机械钳的徒手组只提高了15%。(顺便,这种训练好像只针对长难句的理解……如果把测试题换成简单句,志愿者在夹钉子前后的成绩变化不大……)

研究者还发现,这种影响反过来也成立,也就是说,训练志愿者做长难句阅读理解,也能让他们在用机械钳夹钉子的速度变得更快。(不过对徒手抓钉子就没什么影响了……)

这项研究和未来的进展,或许可以为改善语言障碍带来一线曙光。研究者布罗佐利表示,他们目前正在设计方案,帮助那些具有发育性语言障碍但还保留了运动功能的年轻患者改善语言技能。他猜测,当我们的祖先开发和使用工具时,大脑中的认知功能也在变强,随之产生了一些更高级的语言功能,比如语法。

语言和使用工具的渊源……要从咔咔磨石斧的老祖宗说起

“使用工具”和“理解语言”这两种能力,看似关联不大,但其实,若从演化角度看,恰恰是这两点,让我们人类从灵长类大家庭中脱颖而出,成为独一无二的智慧生物。

那么,有无可能,人类是在使用工具过程中获得了更高级的语言能力呢?很有可能。来自考古学的证据发现,在开始制造使用工具的石器时代里,古人类的大脑体积增加了将近三倍。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人类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语言脑区也会反复被唤醒,并得到强化。

反过来也解释得通:对于制造石器这种复杂的工艺来说,需要“语言”作为高效的传播方式帮助传承技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人类学者曾做过实验,请志愿者分别用5种不同的方法来学习制作石器,结果发现,“语言教学法”的效果最佳,经过一轮轮传播后,信息的保真度最高。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期间古人类大脑体积对比。

奥杜韦文化和阿舍利文化都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奥杜韦文化距今约300万~200万年,阿舍利文化距今约170万年至20万年间丨参考文献[2]

那么,对于大脑语言中枢已经高度发达的我们来说,咔咔打磨石斧还能促进语言学习吗?

埃莫里大学的人类学家迪特里希·斯托特(Dietrich Stout)教授给了我们一个有趣的答案:现代人咔咔打磨石斧时,与语言相关的脑区也会被强化。

为了探寻这个问题,斯托特真的找了一批志愿者来学习打磨制作阿舍利文化期间的石斧,同时追踪并记录他们的大脑情况,结果发现:动手制作工具时,大脑中管理语言的脑区也被唤醒,而且志愿者们在长期练习打磨石斧后,大脑中的白质成分增加,这意味着大脑中的神经连接增强。

上图从左到右为志愿者们在不同训练时期制作的石斧,下图为考古发现的石器时代石斧。看得出,经过训练,志愿者们制作的石斧越来越贴近真实版丨参考文献[3]

另外,斯托特还发现,打磨石斧的过程还能提高人们的认知理解能力。他在实验中观察到,在这个过程中,志愿者们的凝视行为逐渐减少了。“凝视行为”也是阅读研究的常用指标之一,因为人们往往会花更长时间去凝视那些“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汇,所以,凝视行为变少,也往往意味着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

打磨石斧的过程中,志愿者们凝视行为(黑色图片中画线的部分)逐渐减少丨参考文献[4]

看来,使用工具确实对提高语言能力有些帮助,但是,我们总不可能为了读懂个把长难句,就去咔咔打磨石斧或每天夹钉子吧……

其实,无论是打磨石斧还是夹钉子,关键在于使用工具,所以,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日常会用到工具的消遣活动,除了好玩,或许还能锻炼大脑提高些许阅读理解分数反正大过年的闲着也是闲着……

1. 夹取、投掷类

使用镊子、筷子、夹子等工具夹取不同形状的物品,并投掷进窄小的瓶口里。

2. 编织、缝合类

织毛衣、缝衣服。英国跳水运动员戴利就挺喜欢织毛衣的……丨新华社

3. 绘画、剪切、雕刻

用彩笔画画、用剪刀剪窗花、用小刀雕刻橡皮章或印章。小桔灯制作过程丨新华网

对了,最近有个热搜视频“用砂糖桔制作虎年小桔灯”,其中也包含了多种使用工具的精细动作:比如,用剪刀或小刀去掉桔子顶盖(剪切),用牙签挑出果肉(夹取),用笔在橘子表面画上小老虎的五官(绘画),而最后给小老虎插上半圆形耳朵(连接缝合)……

不说了,年后要考英语的我这就去试试!织毛衣、剪窗花、小桔灯……就算不考长难句理解,我也要准备过年嘛!

祝大家新年快乐,大脑精进!

参考文献

[1]Thibault, S., et al., Tool use and language share syntactic processes and neural patterns in the basal ganglia. Science, 2021. 374(6569): p. eabe0874.

[2]Stout, D., et al., Neural correlates of Early Stone Age toolmaking: technology, language and cognition in human evoluti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8. 363(1499): p. 1939-1949.

[3]Hecht, E., et al., Acquisition of Paleolithic toolmaking abilities involves structural remodeling to inferior frontoparietal regions. Brain structure & function, 2014. 220.

[4]Bayani, K.Y.T., et al., Emergence of perceptuomotor relationships during paleolithic stone toolmaking learning: intersections of observation and practice. Communications Biology, 2021. 4(1): p. 1278.

作者:一只哈代

编辑:麦芽杨

一个AI

大过年的,谁要管阅读理解……乐呵乐呵得了。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UUID: 51815023-9273-4b4d-a58d-d6756cd47be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2/果壳_2022-02-02_织毛衣、剪窗花、做小桔灯……除了好玩,还有助于你理解长难句.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