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手游《明日方舟》为干员“麦哲伦”推出了一款新皮肤——“回味冰霜雪”。干员麦哲伦的原型是生活在温带大西洋沿岸的麦哲伦企鹅,因此有着和麦哲伦企鹅毛色相近的黑白发色。新皮肤最大的亮点是麦哲伦手上的一碗冰沙,不同于通常的小清新甜品,这份冰沙上浇淋的是某种鱼罐头。而在游戏动画中,这个鱼罐头还会释放出黄色的毒雾,成为麦哲伦的主要攻击手段。
麦哲伦企鹅的生活环境并不寒冷,麦哲伦却穿得一副“我妈觉得我冷”的样子。
如同生化武器一般的鱼罐头,这样的概念是不是有些似曾相识?没错,这正是一盒由麦哲伦企鹅最喜爱的食物大西洋鲱为原料制成的,臭名昭著的鲱鱼罐头。大西洋鲱的历史种群数量非常庞大,广泛分布于大西洋东西海岸,是西欧和北欧数国以及加拿大沿海省份捕捞区域内最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作为大西洋渔业的主产区,27区是离欧洲大陆最近的一片海域,被欧洲各国环绕。
尽管拥有着单一种类最大捕获量的世界纪录,27区最庞大的鱼类家族却并不是以大西洋鳕为代表的鳕形目鱼类,而是一类个头并不起眼却会集成巨大鱼群的鲱形目鱼类,而这一家族的杰出代表便是我们今天日历的主角大西洋鲱了。大西洋鲱是全世界最为壮观的集群鱼类,作为典型的r策略动物,它们会聚集成一个由千百万条鱼形成的庞大鱼群。集群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机会,也能更好的抵御来犯的捕食者们。
每年的夏末秋初是大西洋鲱的产卵季节,密集的鱼群如乌云般涌入近海,在沿岸的海藻和礁石上留下厚厚一层鱼卵。而对于生活在海边的捕食者们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盛宴,大西洋鲱和它们的鱼卵是海洋食物链中颇为重要的一环,海鸟、海兽、大型鱼类等的主要食物来源,对于沿海生活的欧洲人民而言亦是如此。对于聪明的人类而言,这些大量集群的小鱼实在是太好捕获了,只需几条船利用围网驱赶便能轻松满载而归。
只需将鲱鱼去除头部和内脏,抹上大量的盐置于阴凉处便能使其长久储存,而在这一过程中鲱鱼细密的肌间刺也会出现软化,使得在日后食用时可一口吞下,在饥荒和战争年代为当时的欧洲人民提供了重要补给。由于各国腌渍工艺不同,一些国家如瑞典会放较少量的盐促使鲱鱼发酵提供独特的风味,这便是日后臭名昭著的鲱鱼罐头的由来。
作为中世纪欧洲重要的战略资源,渔业资源一直是海上列强的争相抢夺的对象,如上世纪中叶著名的鳕鱼战争便是很好的证明。而在中世纪的欧洲,也曾有过因为渔业资源争夺而发生的战争,后世称之为“鲱鱼之战”。作为当时欧洲的主要宗教,中世纪的天主教曾有严格的饮食要求。由于耶稣是周五这天在十字架上死去,替全人类赎了罪。中世纪时的天主教会要求所有信徒每周五都要进行斋戒,不得食用温血动物的肉。
因为鲱鱼而(险些)导致的军事冲突,不止有因捕捞权产生的争执,还有鲱鱼习性所产生的误会,比如在鲱鱼罐头的发源地——瑞典,就发生过一件怪事。1981年,一艘苏联潜艇在瑞典南海岸搁浅,距离瑞典海军基地仅10公里。苏联声称他们是误入,瑞典则认为他们图谋不轨。警觉的瑞典政府开始其周边海域进行监视,此后,他们开始接收到难以捉摸的水下信号。
1996年,南丹麦大学的马格努斯·沃尔伯格教授参与了对这些奇怪信号的调查,他被带进了斯德哥尔摩卑尔根海军基地下一个非常秘密的房间,军方播放了“神秘声音”。尽管这位学者一直在想象这个神秘的声音,是潜艇被探测到时发出的,甚至是螺旋桨的噪音,但他很快搞清楚了事实。这个声音听起来像是油炸食品的“咝咝”声,或是水下冒出的小气泡。他立即联想到了一种熟悉的动物——大西洋鲱。
大西洋鲱的体内有一处非常独特的构造:它的鱼鳔末端直接与肛门相连,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大西洋鲱便会挤压鱼鳔,并从肛门排出一些气泡。一条鱼“排气”发出的声音十分微小,但要知道大西洋鲱可是超级大群,当一大群大西洋鲱受到惊吓排出气泡时,聚沙成塔便能形成巨声。为了验证这一猜想,沃尔伯格立刻从商店买了一条鲱鱼,并对其施加压力,果然发出了气泡的声音,这与他们听到的“潜艇声音”是完全一致的。
随着这一长达十数年“鱼屁潜艇”谜团的解开,瑞典海域再也没有入侵者的报告了,而沃尔伯格教授也因这一发现获得了2004年的搞笑诺贝尔生物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