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万年前,江南曾是一片荒漠

作者: 谢宇龙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20-12-22

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形成了亚洲季风,使江南从曾经的荒漠变为今日的湿润季风区。通过孢粉化石的研究,揭示了江南地区在早始新世(距今5000多万年前)曾经为荒漠植被景观,年降水量不超过230毫米。

杏花春雨江南,这是我们提到江南的第一印象。江南水乡(图片来源:veer图库)湿润的江南(图片来源:veer图库)可是,你能想象吗?这里在几千万年前,也曾经是一片荒漠。与今天降水充沛、河湖密布的烟雨江南截然不同。

江南,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江南地区大致位于北纬30度附近,属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范围。纵观全世界同纬度地区,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被沙漠覆盖。然而,奇妙的是,当进入同纬度的我国江南地区,世界却仿佛变了一番模样,这里不仅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成为了降水丰沛、林木葱郁的湿润季风区,成为了全球副热带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科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隆起,极大地改变了亚洲大气环流的形势,导致了地球上最强大的亚洲季风的形成,并对北半球的环流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江南的湿润与富足得益于青藏高原和亚欧大陆所赐予的季风气候,充沛的降水塑造了烟雨江南。

现有的地质证据表明,古近纪早期(约5000-6000万年前)江南地区是十分干旱的。与今天的西北内陆干旱区一样,低洼处发育着干旱区特有的盐湖,比如湖南衡阳盆地和江西清江盆地在当时干热的气候条件下沉积了巨厚的岩盐矿床。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通过孢粉化石的研究,揭示了江南地区在早始新世(距今5000多万年前)曾经为荒漠植被景观。定量估计当时的年降水量不超过230毫米,这与现在江南地区1000多毫米的年降水量相去甚远。

远古时期的江南荒漠是如何形成的呢?距今5000多万年前,全球普遍高温,强大的副热带高压牢牢控制着江南地区。中国的地势总体上东高西低,在东南沿海形成了一条巨大的沿岸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向江南地区的输送,从而产生了类似于现今澳大利亚东部大分水岭这样的雨影效应,这进一步加剧了江南地区的干旱化。

远古时代的孢粉化石在地层里沉睡了几千万年,它揭开了江南远古荒漠的神秘面纱。根据那些孢粉化石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现在湿润多雨的江南地区在五千多万年前,也曾是一片荒漠。

UUID: d7bf4b51-ef49-4476-9475-b34870b2031f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12-22_5000多万年前,江南曾是一片荒漠.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