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某月某日,在太平洋深处某小岛上,一艘独木船载着一名夜间出海的渔民归来,只见他一脸痛苦的样子,左半边手臂不太能动弹。到达岸边后,渔民呼唤人来帮忙。众人发现其背部第三节颈椎附近有个小孔,似乎有异物插在其中,同时有血液不断渗出。众人赶紧将其送往医院救治。渔民表示其在海里利用火把吸引鱼来捕捞鱼群的时候,突然感觉背部一瞬间剧烈疼痛,继而不久便发现自己的左手臂不太能受控制。
万幸渔民捕鱼的地方离岸边不远,其迅速放下捕捞工具向岸边努力划去。数天后,人们了解到渔民抢救及时已没有生命危险,而医护人员在渔民背部流血的孔洞中取出数块疑是鱼嘴的尖碎片,其中鱼嘴的牙虽小却十分锋利。
这是一起典型的颌针鱼伤人事件。颌针鱼(Needlefish)属于颌针目,颌针鱼科,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热带到亚热带的海域。
世界上的颌针鱼种类众多,但都拥有着相似的外观:修长的身形,十分瘦细;一副特化延长的嘴,扁平坚硬;内部密布锋利的细小尖牙。这也是颌针一名的由来。颌针鱼体表颜色上部轻微蓝绿色,下部银白色,全身银白为主,在海洋鱼类中并不出众。颌针鱼属于表层鱼类,长期在海水表层洄游觅食,常见于近海海域,也活跃于江河入海口或咸淡水交汇处(亦有少数品种生息于淡水中),成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
至于为什么颌针鱼会主动攻击人类,还得从其生活习性说起。颌针鱼生活于海水表层,除去本身擅长跳跃外,其在受到惊讶或夜间被火把等光亮吸引时(趋光性)也会跃出水面。得益于其通过左右扭动身体的波状运动与修长的身形,跃出水面的颌针鱼可谓速度惊人,虽并未有人测量过跃出水面颌针鱼的速度,但猜测应与常见跃出水面的飞鱼速度类似,可到60km/h左右。
细尖的颌针加上如此快的飞出速度,如果人类不幸出现在颌针鱼飞出水面的滑行路线上,则极大可能被颌针鱼所中伤。
据多项科学研究统计的世界范围内的颌针鱼伤人事件发现,颌针鱼在飞出水面不幸插入人体组织的过程中,由于穿刺部位和力度的不同,极有可能出现颌针鱼将尖嘴插入人体组织后从嘴处断开,形成仅有尖嘴残留在人体内的情况。甚至在刺入人体较为坚硬的部位时,颌针鱼的尖嘴可能在人体组织内进一步断裂、破碎成碎片状。
统计发现,颌针鱼伤人事件多发生在人体的躯干、手和脚等处,极少数情况下直接刺进人体的眼球、头颅或是脊椎骨。世界范围内,颌针鱼造成的伤人事件比鲨鱼造成的伤人事件还要多,尤其是对于冲浪爱好者、潜水者和渔民等这些跟海水直接接触的人群。
颌针鱼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基本就是依靠冲力将尖嘴“插入”人体引起的伤害。
颌针鱼本身前颌并不带有毒性,因此不存在毒液进入人体引起中毒反应,但由于其肉食性的特点,其牙齿中存在大量病菌等致病体,在刺入人体后也会将这些危险带入人体内部系统。因此颌针鱼刺伤引起的除去伤口处的伤害外还可能引起细菌感染等次生伤害。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如被颌针鱼刺穿眼框,胸腔或脊椎骨,可能引起继发脑损伤、中枢神经受损等难以处置的情况进而导致死亡。
尤其在受到大尺寸颌针鱼的攻击时,其穿刺深度和伤害程度远大于小尺寸个体。
说了这么多颌针鱼的潜在危险,实际在大多数时候海上遇见此类事件的概率可谓非常小。虽然担心颌针鱼的危险,人类还是会将颌针鱼作为重要经济物种进行捕捞。由于其肉质口感佳,在不少地区还属于高端食材。在我国,颌针鱼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海海域。沿着南海生息的百姓可能时不时在市场可以看到这类鱼在售。
买回家的颌针鱼在经历洗净肠肚,剔鳞等常规操作后,进行闷煮或香煎都是不错的选择。颌针鱼鱼肉柔嫩香甜,稍有骨刺,但这不影响喜好它的人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