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类家族中有着一群师承“毒门”的刺客,它们或是以奇毒冠天下的“毒门”扛把子,或是略施小毒的路人甲;由于独特的化学武器以及这些武器曾带给人们的伤害而备受关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毒蛇”。除了蛇的外在形象带给人的恐惧外,多数人更害怕分泌蛇毒的毒蛇与毒蛇分泌的蛇毒。在遇到或谈到蛇时我们常常能听到类似的疑问。
如何识别毒蛇、认识蛇毒等都是诸多科普文章“老生常谈”的内容,本文作为小生之笔,主要谈一谈那些关于毒蛇的有趣小事。
漫长的历史中,我国民间对蛇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既有《捕蛇者说》、《梦溪笔谈》等散文、笔记记录,也有《本草拾遗》、《名医别录》等传统医学对毒蛇和蛇伤的记载。然而,由于过去缺乏更为科学的方法或因流传过久以致以讹传讹,部分经验知识并不符合事实,其中的一些内容相信你也听说过。
雄黄粉、雄黄酒可用于驱蛇的说法在我国民间流传甚广,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古人认为雄黄具有解毒、杀虫、辟邪的特性,甚至有人将其形容为“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然而,事实完全无法支撑起雄黄的这般名声。虽然蛇类的嗅觉敏感,会对一些刺激性气味表现出逃避行为,但雄黄本身的气味并不强烈,不足以驱使蛇逃离。
在辨识有毒的植物或昆虫时,我们常常能听到“颜色鲜艳就有毒”的说法。的确,在自然界中许多有毒生物使用鲜艳或对比显著的色彩高调地展示自己的毒性,部分毒蛇的配色即是如此。但正如上一期《生存技能篇》中提到的,有些无毒蛇也会狡猾地使用鲜艳配色来狐假虎威。而大多数的毒蛇更是低调或配色普通的小坏蛋们:或是“土里土气”的低调配色,或是为隐藏自己而身着伪装色,亦或是配色普通的“大众脸”等。
因此,颜色鲜艳的程度并不能用作区分一条蛇是否为毒蛇,更不能用于判断这条蛇毒性的强弱。
在一些影视作品中,常常有女主被毒蛇意外咬伤的剧情,而见多识广的男主总能在附近找到专治蛇伤的神奇药草;又或是男主贴心地用嘴帮女主吸出毒液,温柔地用发带帮其包扎……但是,前者这种宛如把密码写在银行卡上的做法,仅仅是虚构的剧情演绎,现实中并不存在;而后者这种用嘴吸毒、直接包扎的方法更不可行,不仅可能导致毒液毒害口腔或经口腔伤口进入血液,且包扎并无效果,不当的包扎更容易导致肢体坏死。
现代医学中,通常使用抗蛇毒血清治疗毒蛇咬伤,同时再配合进行消炎、消肿等治疗。抗蛇毒血清的制备常使用马等大型动物,将适量的某种蛇毒注入马体内,待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后分离动物血液中针对该种蛇毒的抗体,经过提纯、浓缩等处理后待使用。蛇毒中的有效成分是蛋白质、多肽等,而制备的血清中含有相应的抗体,可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而使蛇毒失效。
绝大多数人遇到蛇后,都会观察一下它们的小脑袋,并根据“三角形头的蛇有毒”的说法来判断其是否为毒蛇。但这样做真的靠谱吗?“三角形头的蛇有毒”的说法可能源于很多蝮蛇那略呈三角形的头部,鉴于蝮蛇都是毒蛇,因此可以说头呈三角形的蛇确实有毒。不过这一特征也仅主要见于蝮蛇,并不能扩大适用范围。如图1中的亚利桑那珊瑚蛇、图3中的埃及眼镜蛇与内陆太攀蛇的头部都不呈三角形,而是略呈长椭圆形。
因此,不具有三角形头部的蛇,依然可能是毒蛇。
世界上的毒蛇种类只占全部蛇类的约20%,它们主要来自于四个类群:穴蝰亚科、游蛇科、眼镜蛇科和蝰科。由于四个类群的毒蛇形态各异,没有一个通用的外表特征用以区分,因此要准确地辨认出各种毒蛇也并非易事。不过国内危害较大的毒蛇主要有13种。毒蛇与无毒蛇最主要的鉴别特征是毒蛇具有特化的毒腺和导管,也就是产生和输出毒液的一套系统。
由于毒牙的特征,在辨识毒蛇与无毒蛇时,亦有一种简单但十分不推荐亲身试用的方法:观察咬痕。如果不幸被蛇咬伤,咬痕可以提供非常直观的信息:无毒蛇基本为同型的细小牙齿造成的咬痕,缺乏特化的毒牙造成的穿刺伤;而毒蛇常会有明显的毒牙伤口,一般在上端呈一对独立的伤口。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也存在毒蛇咬偏、仅有一侧毒牙咬中的情况,即只呈现一个独立的伤口。
相信所有人都不希望遇到毒蛇的“亲密一吻”,而在日常生活或外出旅游中,其实只要学会一些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有效避免被毒蛇咬伤。蛇类缺乏外耳道、对空气中的声音不敏感,但大多数蛇类都因其身体尤其是头部接触地面,而对地面的振动比较敏感。因此,在外出游玩、野外徒步等情况下,如若害怕遇到蛇可以使用木棒、登山杖一类的物品轻轻拨动前方的灌丛或敲击地面等造成一定的响动,提前吓跑周围草丛里面的蛇,起着预警的作用。
常言道“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如果总是试图去挑弄蛇,难免会被咬伤。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谨慎地对待遇到的每一条蛇,把每一条蛇都当作毒蛇,避免靠近。如果在野外发现蛇类,大可选择转身就走或绕道而行。毕竟相比人类,蛇类才是弱势的一方,更倾向于躲开人类,也没有蛇类长距离追逐人进行扑咬的情况。
如果在室内场所发现了蛇,我们不能一走了之时,民警、消防队都可以为我们提供非常有效的帮助。因此在不能选择直接逃离蛇的情况下,请务必寻求民警、消防队的帮助。在他们不能及时赶到的情况下、不得已靠近蛇时,切记一定使用较长的棍棒等工具,避免直接手、脚接触,降低被咬伤的可能性。即使没有专门的棍棒类工具,使用树枝、扫帚等较长的物品也能有效增加安全性。
尽管一些毒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危险与不便,但大多数蛇类属于无毒蛇,不会对人们造成威胁,它们和人类一样是自然的生灵,和猫狗鱼虫一样是人类的朋友。希望大家在未来遇到它们的时候,能够多一些包容和善意,不要轻易伤害它们,多采用“打草惊蛇”和“走为上计”这两种做法,在保护自己免于伤害的同时也给它们继续生活下去的机会,并且这两种做法也足以避免绝大多数的人蛇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