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鱼叫吗?一群鱼唱情歌惊扰到了附近居民。每到夏天,太阳一下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索萨利托市的沿海居民就会听到“嗡嗡嗡”的哼鸣声。受困扰的居民住在浅滩上的船屋中,奇怪的响声在他们的屋子里回荡,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日出。响声弱的时候像剃须刀的马达声,强起来堪比飞机引擎发动。更令附近居民苦不堪言的是,这声音在半夜到早晨6点之间最响,吵得他们无法入睡。当地居民纷纷猜测,这声音到底从哪儿来?
最后生物学家终于找出了噪声的真正来源——斑光蟾鱼。原来,每年4~8月份是斑光蟾鱼的繁殖季节。单身雄鱼们纷纷从海底游到北美太平洋沿岸的潮间带参加相亲大会。它们深谙动物界相亲之道,在海滩的石头底下准备好迎接对象的“婚房”,然后放声“歌唱”。雌鱼听到情歌,便会前来相会。繁殖期的雌鱼对雄鱼的声音更加敏感,它们会通过雄性的声音判断对方够不够健壮。
每只雌鱼在巢中产下多达400枚卵,前前后后,会有好几只雌鱼过来,在窝里留下1000多枚卵,附着在岩石表面。蟾鱼发声不仅限于繁殖期,在遇到威胁或竞争捕食时还会发出其他声响。可鱼类明明没有声带,蟾鱼又是怎么发出声音的?蟾鱼的声音并不是从喉咙里出来的,它的发声器官在身体更深处——鱼鳔及其周围的发音肌。鱼鳔原本的作用是辅助沉浮,就像个气囊。而蟾鱼的鱼鳔结构发生了特化,上面长有发音肌。
这些肌肉通过收缩引起鱼鳔中的空气振动,将声音放大。肌肉收缩越快,声音频率越高。雄蟾鱼在繁殖期间,受性激素作用,发音肌变得更加发达。不过,并不是所有雄蟾鱼都会唱情歌。雄蟾鱼又分为Ⅰ型和Ⅱ型,比例大约为9:1,Ⅱ型雄鱼不会唱歌,体型也比Ⅰ型雄鱼小很多,常被误认为是雌性。它们会悄悄溜到Ⅰ型雄鱼的窝里给卵受精……真就“浑水摸鱼”。雌性蟾鱼也能发出声音,但不及雄性“嗓门”大。
Ⅰ型雄蟾鱼在繁殖期发出的连续哼鸣听起来像低音号,频率在100赫兹左右,一次可持续1小时。蟾鱼在争斗时的声音则是一连串咕噜声和低吼声。一只蟾鱼的声音尚可忍受,但成千上万只蟾鱼的深夜大合唱,谁受得了啊?最惨的是那些船屋底下被蟾鱼安家的居民,被直接请上了演唱会的贵宾席。作为蟾鱼的铁粉,神经生物学家安德鲁·巴斯更关心的是,身处噪声中心的蟾鱼自己怎么没被振聋?巴斯发现,蟾鱼的听觉系统和发声系统配合默契。
每当发音肌收缩时,听觉器官中毛细胞的敏感度就会降低,它们分别由不同的神经控制,但始终保持同步活动。蟋蟀、蝙蝠、猴子还有我们人类自己都有类似机制来保护听力。其实水下世界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安静,全世界有43科、800多种鱼类能够发出声音。大多数时候,它们的声音都被我们忽略了,或者在人耳可听的范围之外。当然,也有像蟾鱼群合唱那样大得惊人的。
例如石首鱼科的直鳍犬牙石首鱼据称是海洋中最吵的动物,它们也拥有特化鱼鳔。另一类典型的发声方式是通过摩擦碰撞骨骼等组织发声,比如雀鲷科鱼类通过碰撞上下颌带动牙齿碰撞发声;石鲈科鱼类会摩擦上下咽齿发出尖锐的声音;海鲶则靠胸鳍基部和胸带骨摩擦发声。还有一种发声方式就比较“有味道”了——肛门排气。当沙丁鱼群在夜间受到惊扰时会从肛门排出气泡。
这些泡泡破裂的声音频率很高,在多数掠食性硬骨鱼类的听力范围外,但沙丁鱼同类可以听到,这样可能有助于维持群体行动。然而,这些动静还是逃不过海豚等高级捕食者的敏锐听觉。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索萨利托市的居民们终于揪出了噪声制造者。但他们并没有把这些鱼赶走,还专门设立了“嗡嗡蟾鱼节”,索性跟蟾鱼的相亲大会一起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