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双十二,一直不玩各种活动的我,没想到竟然赶上了这趟末班车。“我今天用200-25的跨店满减券,再加上店里本身的折扣,买下来省了小100!”地铁上我旁边的女生和朋友们侃侃而谈,满脸都写着省钱的喜悦,“而且你知道吗,今天坐地铁用了券也不要钱,比打车爽多了。”当我还在大脑中疯狂检索地铁券在哪时,女生已经咔咔一顿操作,帮朋友在支付宝上领到了两张出行免费券。
那一刻,我用余光瞄到周围的人都默默掏出了手机。
回程出站,“-0.00元”舒适地出现在了手机付款界面上。虽然不花钱四舍五入就是赚,但相比“跨店200-25”“全单半价”这种羊毛,几块钱的公交地铁券……只是为了让更多人在今天去坐一次地铁吗?从这件事本身来看,这个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当把它放在今天整个环保的大议题下,背后还有更加深刻的意义。
我坐个地铁还跟环保有关系?
千万别小看个体的能量,让我们先看看大自然是如何悄悄展开低碳运动的——自然的低碳操作。小小的蚂蚁,可以说是最强大的生物建筑工,二氧化碳是它们重要的原料。虽然蚂蚁的平均寿命很短,但是长期的实验追踪发现,蚂蚁们在筑巢时可以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在分泌出来的碳酸盐中。据估计,地球上有10万亿只蚂蚁,他们对于自然界中的碳固定可能有相当大的贡献。
如果人类能彻底了解并利用蚂蚁固碳的方式,对于实现降低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目标能大有裨益。
庞大的鲸类被称为“海洋生态系统工程师”。鲸在整个生命周期中显著加速海洋中的碳循环——通过排便过程,将富含铁和氮的营养物质带到海水中,滋养着吸收二氧化碳的藻类植物,对于海洋生态系统的调节有着极大的帮助,甚至还可以间接帮助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陆地上最大的动物——大象,也在为降低二氧化碳默默贡献着力量。
非洲中部森林的象群喜欢吃那些快速生长的植物,给了生产缓慢的高密度树木更多的生存空间,从而使得整个森林的木材总量增加,而这些树木更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人类:什么样的 “低碳” 最合适?上面所说的这些动物们的“低碳操作”,其实都是动物们再普通不过的日常。但之所以研究者们会将动物的生活点滴放大,然后和环境低碳这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结合起来分析,还是因为今天的碳排放局势已经变得更加严峻。科学模型预测不同程度碳排放下2100年时地球平均气温的增长幅度。有这样一个“2°C理论”:当地球平均气温上升2°C时,人类将面临危险。
联合国很早意识到温室效应的严重性,在1992年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碳排放量有了强制约束。五年之后,各国又在《京都议定书》中定义了“碳交易”的配额制度,允许没有足量排放的国家将碳排放配额卖给配额不够用的国家。对于一些以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产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国家来说,在碳交易市场上购买排放额度则能较好地短期解决碳排放超标的难题。
个人的力量也是最强大的力量。
除了国家和政府牵头行动,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降低碳排放吗?不如……像蚂蚁、大象和鲸那样“低碳”地活着。其实70亿人类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也能凭借一己之力,为低碳未来做更多的事情。你或许对自己的“全球影响力”还有些不太自信,但在2017年,已经有研究机构调查了39个国家居民的148项生活场景碳排放数据,发现人们使用燃油车、电动车日常出行等交通出行方式都是对碳排放影响最大的因素。
这次“1212公共出行日”的两张券,其实并不能算是一个提振人心的消费激励,毕竟几块钱实在是不如“200-25”诱人。但其实,可以把它看作给自己日常绿色出行的小奖励,我们可以从这天开始,很有仪式感地把公共出行这件事正式放在心里,在今后的生活中尽量去选择更绿色的生活方式。说白了,出行日也不必非要是12月12日,你的低碳出行日也可以是一年中的任何一天。
在和共享单车、地铁和公交相伴度过的平平无奇的日子里,对于保护生态、保护人类自己而言,却已经足够意义非凡。如果你有留意到“出行日”海报里那一个个绿色能量的小气泡,或许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选择“绿色出行”那一刻,就已经投身于全人类的低碳大业中了。期待你我从今天开始,能通过更多和绿色出行一样的小小善举,找回曾经那个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