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隔离能引起大脑的神经渴求反应,如同饥饿时一样

作者: 陈珍珍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20-12-10

研究表明,人类在经历社交隔离后,大脑会产生社交渴求,反应模式与饥饿的人渴求食物时相仿。研究观察了40个经常性社交的年轻人在分别经历了10小时禁食和社交隔离后的神经反应,发现社交隔离和禁食后的神经反应与基线对照组作比较时,剥夺需求A将会对未剥夺的需求B的反应降低。长期社交隔离更容易产生补偿作用,即增加对其他需求的寻求动力,出现社交后退。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离群而索居。积极地社会互动就如同吃饭、睡觉一样,是最基本的人类需求。然而,在新冠疫情的特殊背景下,人们却要保持社交距离,减少社交互动。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表示: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新冠肺炎出现新增长或影响医疗体系正常运行,间隔性的社交隔离可能需要持续到2022年。

随着新冠疫情对人类社交的巨大冲击,了解社交需求和社交动机背后的神经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以往研究表明,成年小鼠在经历了短暂的社交隔离后,会形成负面的“类孤独”大脑状态,而促进小鼠寻找社交互动。最新研究表明,人类在经历社交隔离后,也会产生类似的神经反应。11月23日《自然—神经科学》杂志刊登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维亚·托墨维(Livia Tomova)团队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观察了40个经常性社交的年轻人,在分别经历了10小时禁食和社交隔离后的神经反应。

结果显示,当人类处于社交隔离时,大脑在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s)作用下,会产生社交渴求,反应模式与饥饿的人渴求食物时相仿。

研究采用了三种方式评估参与者的孤独感或社交渴求:问卷、图片测试和脑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为了确保参与者的主观孤独状态,该研究以10小时完全隔离的方式,屏蔽了一切社交方式。研究者利用问卷调查,在隔离过程中得出的第一种渴求指数。

此外,该研究开展了图片打分环节,即让每位参与者隔离后,对看到的社交、食物和鲜花三类图片的喜爱程度进行评价,最后得出另一种渴求指数(线索诱导渴求任务)。在此之上,团队采用fMRI来观察参与者对图片打分时的大脑反应。研究者把目光放在了中脑位置的SN和VTA两个小区,即黑质致密部(SNc)与腹侧被盖(VTA)。

过去研究表明,SN/VTA区域中含有70%多巴胺能神经元,激活时产生愉悦感觉,与食物渴望和药物上瘾相关。在本研究中,利用fMRI测量参与者的该区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探索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寻求社交时的作用。

研究发现,随着隔离时间的推移,参与者在问卷上回答的渴求指数呈上升趋势。另外,SN/VTA神经反应活动,与图片打分得到的渴求指数以及问卷中渴求指数均具有高度相关性。

这表明了隔离后中脑区域所表现的选择性激活反应,与自我报告的渴求相关。对食物渴求和对社交渴求具有共享的(SN / VTA)和非共享的(纹状体,皮层区域)神经反应。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是这两种渴望如何相互作用?研究者提出了两点猜想。第一种猜想认为,剥夺需求A将会对未剥夺的需求B的反应降低,而不是对需求A的反应增加。第二种猜想认为,当被剥夺一种需求后,人们会增加寻求其他奖励的动力。

这两种猜想看似矛盾,其实在一个个体身上,可以在不同情况下成立。成立与否常常与社交隔离的时间长短有关。

当人们面对短期的、急剧的社交隔离时,他们行为通常满足第一种猜想,即降低对其他需求的关注。然而,长期社交隔离更容易产生补偿作用,即增加对其他需求的寻求动力,出现社交后退。

产生这种变化原因还不清楚,但有人提出这种反应可能源自于大脑层面的生理变化,使得大脑中控制欲望的区域变得没那么敏感,让你减少了对社交欲望的渴求。处于长期社交隔离的人,他们通常存在较高程度的孤独感。社交隔离和与之伴随而生的孤独感,与许多身心健康问题有关,包括心脏病,糖尿病,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并且社交隔离和孤独会使得早期死亡风险增加26%。

UUID: ff50118c-de7d-4995-8fd7-f7481c6c98d6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12-10_社交隔离能引起大脑的神经渴求反应,如同饥饿时一样.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