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致命的危险

作者: vincentheo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12-10

黄曲霉是一种危险的真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致癌物质。它不仅影响食物安全,还可能引发人类和动物的曲霉病。黄曲霉素污染常见于坚果和谷物,且难以通过日常烹饪去除。

人类赋予了它被祝福的名字,却未曾料到那致命的危险。提起黄曲霉,多数人想起的大概是长了黄毛的花生杏仁,更倒霉的孩子可能还会随之回忆起嘴里酸苦的霉味。发霉坚果的味道实在不妙,而这样的坚果中可能含有的黄曲霉毒素更是危险。黄曲霉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坚果是容易受到黄曲霉侵染的食物之一。今天的主角,就是这么一种不好看,不能吃,还挺危险的真菌。

和很多霉菌一样,黄曲霉是一种看上去毛茸茸的丝状真菌,但不是所有毛茸茸的东西都是可爱的。不管是在实验室的培养基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黄曲霉的样子应该是能让大多数人冒起鸡皮疙瘩的类型。被黄曲霉侵染的玉米和接种到培养基上之后的黄曲霉菌落,都显示了其不讨喜的外观。

黄曲霉的分生孢子梗和顶囊在显微镜下显示出其独特的结构。1729年,意大利的生物学家皮耶尔·安东尼奥·米凯利首次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曲霉的分生孢子梗,并以其形似天主教仪式中常用的圣水器(aspergillum)命名了这种真菌。

曲霉属真菌有几百个物种,其中并不是没有“好孩子”。比如黑曲霉和米曲霉在工业上常被用来生产柠檬酸和各种酶,以及做酱油,味噌,黄酒时必不可少的菌种。可是黄曲霉自己不能吃也就罢了,还能产生黄曲霉素,把别的能吃的东西变得不能吃,这就很过分了。

黄曲霉素污染常在坚果和谷物中比较常见。有时污染在收获前就已经发生:黄曲霉能在土壤中越冬,遇到合适的环境条件时再萌发,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或者昆虫侵染玉米,花生,坚果等。在收获后,如果储存条件不当,例如温度和湿度太高,仓库清洁不彻底,黄曲霉也能污染包括大米,小麦,咖啡,茶叶等等作物。

黄曲霉是一种植物病原菌,一般来说它并不会直接造成作物减产,而是会在储存期造成收获后病害,人们不得不销毁被真菌毒素污染的粮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全球粮食产量中的四分之一都因为黄曲霉素污染而被丢弃。然而,除了以植物作为寄主,它还能感染人类引起曲霉病。

曲霉病不止危害人类健康,动物也深受其害。新西兰的特有物种鸮鹦鹉,是全球最珍稀的鸟类之一。截至2020年5月,濒临灭绝的他们整个物种只有209只个体。然而在2019年4月,新西兰保育部发现这个脆弱的小种群中竟然有21只都感染了曲菌病。

UUID: cbad23c6-43aa-49a1-b0d6-c542ef309af8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12-10_人类赋予了它被祝福的名字,却未曾料到那致命的危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