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本周三晚9点半,来自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的刘颖研究员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颉伟,分别从线粒体功能失调和哺乳动物早期发育的表观遗传特征在全球生命科学系列论坛上进行分享。今年7月1日,全球7个国家、八个研究机构推出全球生命科学学术报告系列(Life Science Across the Globe,LSAG),这是在疫情期间诞生的全球科学界第一个大型权威学术交流平台。
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是其中的一个发起单位。该直播活动由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和知识分子联合策划主办。本周三晚9点半,欢迎大家继续来“赛先生”观看直播。活动链接:https://live.bilibili.com/21628893?visit_id=d492cgv9nco
刘颖博士,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研究员、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研究学者。2006年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11年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生物化学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麻省总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底加入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
刘颖课题组从事细胞应激和稳态调控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细胞对线粒体胁迫和营养物质匮乏的感知和响应机制。这些过程的失衡与癌症、代谢疾病密切相关,也是衰老的重要诱因。刘颖博士曾入选国家杰青、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研究学者,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首届科学探索奖等。
颉伟博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学者。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系完成了博士学习,同时获得了统计学的硕士双学位。之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完成博士后训练。2013年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研究员,同时入选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颉伟课题组应用多学科交叉方法研究生命起始时期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的传递、建立和调控;开发和建立了一系列微量细胞高灵敏染色质分析技术;在分子水平阐明了哺乳动物亲代表观基因组如何建立,亲代-子代如何转换,子代表观基因组如何重建等一系列问题。
颉伟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60多篇;曾入选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研究学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树兰医学青年学者、中源协和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第一届科学探索奖等。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同时也凸显了国际科研合作的重要性。
针对这种情况,Janelia Research Campus联合全球8个姊妹研究所组织线上论坛——The Sister Institute Seminar Series。这一系列活动将对全球科研群体开放,它将会在美洲、欧洲、非洲以及亚洲展示我们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以及科研文化。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能够反应出跨地区的科学交流如何增进知识,促进全球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