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双十一”、“6.18”这样的大型消费节日,众多八爪鱼朋友们总会忍不住剁手买买买,随即直呼穷到吃土……作为我这样一个耿直小伙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恨不得立刻把手中的膨润土寄过去江湖救急(包邮是不可能包邮的)。
但是作为常年吃土的专业人士,在吃土这件事上,必须得扳回一城,剁手可以输,但吃土不行,而且要吃得优雅,吃得明明白白。要知道,中国的土壤有60大系(比8大菜系可是多了去了),3246种,它们的口味与特色各不相同,想要吃全,你大概要走遍大江南北,踏上漫漫寻味之旅……
在这之前,你可能会遇到几款市面上常见的“旗舰土”:
高岭土:得名于景德镇高岭地区,是烧瓷器的好材料。也有另一个名字是“观音土”,饥荒年间就有灾民用它果腹。
膨润土:传说中的蒙脱石散(没错,就是那个“思密达”!),性能出众,素有美名“万能石”之称。
硅藻土:远古硅藻遗骸形成的沉积岩,种花盖楼不可或缺,还可以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没错,动物也吃土)。
不过,这些土虽然名声响亮,但其实更贴近矿物,算不上是真正的“土壤”。吃起来多半也没什么滋味。学界普遍认为,一款合格的“土壤”有四种核心要素:矿物、水分、空气和有机物质(包括各种生物),缺一不可。说白了,也不是随便什么土都能“色香味”俱全的。
吃土这件事,讲究!
终于,你不辞辛苦找到了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野生的新鲜土壤。你激动地捧起一把,感受着迎面扑来泥土的“芬芳”——嗯,对味儿!这种“芬芳”源自土壤中仅占5%的有机物质——你闻到的可能是腐植酸、富里酸和腐黑物的香气,而那种雨天散发的浓烈泥土芬芳,源自土壤中放线菌产生的土臭素。
当然,只闻闻味儿是远远不够过瘾的,你还要会一会土壤里的“干货”——土壤生物。它们是土壤精华中的精华,吃土大餐中的灵魂主角,让你一吃土就停不下来的挠人小妖精。
从数量上来说,细菌、真菌这两大类微生物在土壤里占有绝对的优势,每克土中就有约几十亿个细菌。原生动物在土壤中数量也很惊人,你可以轻松地从各类土壤中吃到原生动物三大巨头:变形虫、纤毛虫、有孔虫。细菌、真菌(部分)、原生动物这类单细胞小家伙们数量虽多,但质量太小,吃下去浑然不知其味。想要进一步提升口感,多细胞生物不可或缺。
有土壤的地方,植物总不会缺席。如果你喜欢吃素,那么土壤中新鲜的苔藓、蕨类植物等能够合你的胃口。爱吃坚果的朋友,还能品尝到各种植物种子。更不用说各式各样无毒/有毒的大型真菌(蘑菇)。
年轻人吃土,无“肉”不欢,上硬菜!各种门类的后生动物(“肉类”)能让土壤的口味变得更加鲜美。鉴于机敏的脊椎动物看到流着口水的你早就逃之夭夭了,我们就重点聊聊那些你吃土时不会错过的小可爱(虫族)。
先来看看土壤虫族的扛把子选手——线虫。它们大多是身长1毫米左右的线状蠕虫。每平方米土壤中的线虫可超过100万条,占到土壤多细胞生物的八成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土中“大户虫家”。不同于臭名昭著的寄生线虫蛔虫,这些形形色色的土壤线虫大多无害,在维护土壤生态中功不可没。
如果你在吃土的时候吃到了其他正在“吃土”的生物,也不必感到奇怪,相遇就是缘,请虚心向它学习。蚯蚓这样的环节动物就是常见的吃土客。不过,你更容易吃到的环节动物可能是线蚓。在有些地方,1平方米的土壤中的线蚓就可达20万条。它们体长1-2cm,身体上也会具明显的节。作为蚯蚓的近亲,它们也是吃土领域的行家(分解者):各类真菌、细菌、原生动物都是它们的食物。
接下来就要说说嘎嘣脆、鸡汁味的节肢动物们了。作为拥有众多成员的大家族,节肢动物在土壤中也是有头有脸大帮派。肉眼可见的鼠妇、马陆、蚂蚁时不时出来露个脸;还有娇小的跳虫和螨虫两家子藏在土里闷声发大财,这两家也是“虫丁兴旺”,可以和线虫家族放在一起并称“土壤三杰”。
还有一种名声大噪的小虫,你肯定听说过。它就是最强生命体,真空中的幸存者,代谢停滞狂魔——水熊虫。水熊虫拥有专属的分类阶元——缓步动物门,目前约1500种,它们也是土壤中的常客,你吃土的时候记得不要落下它。
有些朋友总想获得一些新鲜的体验,可能会想着体验一下异国的“洋土”。看似岁月静好的一把土壤,实则可能暗流涌动,一不小心就会变成装有无尽可能性的生物潘多拉魔盒。需要警醒的是,以上只是受到监管的危险分子,其实还有众多具有生态风险的土壤生物缺乏研究,它们会当地土壤生态造成怎样的影响,完全都是未知数。所以在此提示各位:吃土请原地吃完,切忌打包带走,更不能从海外带土回国!
以上就是关于吃土的全部精髓。读完这份吃土指南,相信你已经对吃土这件事有了全新的理解。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珍爱生命,谨慎剁手,给可爱的土壤生物们留一条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