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孕育生命,也蕴藏宝藏。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相继提出,海洋研究、海洋建设、海洋开发进入跨越期。然而,矗立在海洋中的“钢铁巨人”却时刻面临着“海老虎”的侵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海洋所)一直以降伏吃钢铁的“海老虎”为己任,深耕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数十年,为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
打开海洋所70年发展的画卷,深厚历史积淀扑面而来。1960年,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组在海洋所正式成立。虽然资料少、基础弱、设备缺,但科研人员克服困难,奋发图强,产出了许多重要成果。1994年,海洋所以张经磊、郭公玉、马士德、侯保荣等为骨干力量,成立了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室。
创新离不开对国家海洋腐蚀状况的详细了解。2014年,海洋所牵头承担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腐蚀状况与控制战略研究”,调查全面揭示我国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能源、水环境、生产制造等五大关键领域的腐蚀状况。在长期研究基础上,研究室提出了海洋腐蚀环境理论,科学证实浪花飞溅区是腐蚀最为严重的区域。
在工程应用技术研发和示范方面,海洋所实验室针对紧扣“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短板”,突破海洋腐蚀防护技术瓶颈,开发了复层矿脂包覆防腐蚀技术、氧化聚合包覆防腐技术和钢筋混凝土涂料防护技术,建立了中试生产线,为海洋重大工程设施穿上了“铠甲”。
70年间,海洋所腐蚀学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研究人员也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包括研究生、博士后等流动人员在内的130余人,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近年来,海洋所进一步响应国家和地方号召,在腐蚀防护研究领域积极做好创新发展规划,不断吸引国内外腐蚀与防护领域的优秀人才开展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