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在水晶宫里摆的地摊儿,甚至吸引了达尔文的光临。故事发生在1851年,盛大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浩浩荡荡地拉开了帷幕。促成这件事的,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召开一个世界级的博览盛会有这么几大好处,一来可以让大众看到社会发展最前沿的发明,涨涨见识;二来可以展示英国工业革命的丰硕成果,为以后的贸易铺铺路。要汇集世界各地的参展方,可不是随便找个什么天桥或者夜市就能解决的。
筹备展会的第一步,就是寻找一个场馆。不,索性直接造一个吧!场馆搭建中......说干就干,博览会的筹备方推出了设计大赛,并从200多个参赛稿中锁定了一位园艺总管的设计方案。它由铸铁和玻璃为材料,选址伦敦海德公园,整个建筑由18万块玻璃组成,在阳光下明亮闪耀。如此晶莹的建筑,自然要配一个bling bling的名字——水晶宫!其实,这个建筑本身就是工业革命成果最真实的展示。
有了电报的即时通讯统一调度,再加上起重机帮助吊装,这个长度等于8个足球场的巨大场馆耗时22周竣工。如果回到工业革命之前,建成它需要至少100年。遗憾的是,水晶宫在1936年的一场大火中被烧得所剩无几,不过这是后话了。大房子盖好了,接下来就是参展方集结了。来参观的人一般都会相约在门口的喷泉处集合,那个喷泉的作用就类似天桥下夜市入口处的歪脖树。
这里的展品数量10万+(看到这个数字莫名兴奋是怎么回事……),因此吸引来了人山人海络绎不绝的观众。先来看看主办方准备了什么。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蒸汽时代的各大机械,有用来种地的、织布的,还有建造不列颠大桥的巨型液压机,以及一小时内能印出5000份《伦敦新闻画报》的印刷机。见识完工业成果,让我们正式走进夜市区。
这可不是个比喻,因为你在夜市常见的东西在这里都能看到,只不过高级多了——在饰品区、服装区和工艺品区你将能看到来自瑞士的大金表、来自俄罗斯和加拿大的一手毛皮以及来自法国里昂的挂毯和丝绸、来自丹麦的雕塑。还有一些夜市里看不到的新奇玩意儿,比如智利抬来了一块儿重达50千克的巨型天然金块,印度直接牵来了王室象轿,并且带来了当时全世界最大、最贵重的钻石:“光之山”。
这样的展会如果放在今天,一定是个绝佳的社交场。起初的票价很昂贵,男士3英镑、女士2英镑,换算到今天相当于200多英镑(约合人民币五月天演唱会内场前排)。但展会后来推出了“先令日”,这相当于你能以看台票的价格进入内场,还能与你喜爱的爱豆握手。这样的机会,自然吸引了更多普通大众,从工人、学生到村民都能前来参观。各个阶层的大集结也就意味着,身为普通人的你可能会在这里邂逅到平时很难遇到的贵族。
有人的地方就有消费。尽管前期筹备消耗巨大,但热络的人群依然给整场博览会带来了18.6万英镑的收入——依靠门票以及与之连带的交通。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选品赢,地摊儿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