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介绍一下陶碗和瓷碗。具体到做陶瓷的门道,可就太多了。一年多前我跟着央视科教频道走陶瓷器制作的工厂,那画面简直历历在目......我一想到实操的技巧就脑门儿疼......那今天我们就分“手工做陶碗”和“机器做瓷碗”,讲一下大概的制作流程吧~
拉坯环节
我国毕竟是瓷器大国,现在大家用陶器做碗已经是很少见了,真要做的话,也更多是在当地的陶艺馆,大家都把制作过程当做一种休闲活动来开展......如果有现成的陶器用泥,那就直接开始拉坯环节,做碗的造型了。泥巴干了就滴点水,水多太软就晾一晾......看着底下平台转,只需要用手扶着捏碗会省力?不,真上手晃的很......新学制陶的学徒,是光拉胚就要学几年的。
修坯环节
之后需要把大致成型的陶土用带着小钢丝圈的刮刀做一个修整。看到自己的老视频,直想感谢帮我修坯的童定家老师,一想起我做毁了的那些个陶器,难为他一位陶艺大师亲手给我这小学徒修半天坯了......
烧制成型
最后送进窑子,小心谨慎控温烧出来,就是底部刻着我自己大名的陶碗了。让大家见笑了,说是做碗,更像是化缘用的陶钵......后来还被我一不留神砸了自己的饭碗......
制作泥料
做瓷碗,首先是制作泥料。要把各类瓷土按照特定的比例给混配在一起,经过细碎研磨后和水搅打在一起,接着去除泥料中的各类杂质,然后还有过筛、抽浆、榨泥的环节,最后才是练泥和搅练,这么出来的泥料才能用来制瓷。这个过程相当繁复,至于我在工厂搬泥饼的环节,感觉像是过去砸场子的......就直接跳过吧......
机器旋坯
到了我们的机器一条龙环节,一切都看起来井然秩序!首先把切下来的泥料送进旋车机,上面模具按斜边碗型下压,底下的切片刮刀去除多余泥料,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
烘过泥碗
此时还是泥料的瓷器饭碗要经过干燥隧道,烘一烘后,把泥碗的水分控制一下。出来的泥碗就不再是一捏就软了,已经可以用负压进行吸取运输了。
圆滑边沿
吃饭的家伙,天天和唇齿打交道,就还需要把饭碗边沿做得圆滑,流水线里的操作就用到了湿润的带状海绵。来看一个特写图,底下的泥碗自己在转,湿润的海绵一直朝上抹过,饭碗走这么几圈就把边沿抹圆润了。
多次烧制
现在需要把定了型的泥碗送去烧制,但并非只烧一次。我们 18 年还抽奖过不同烧制阶段的瓷器,像下图从左到右是经过了三次烧制的,分别是泥料烧成的素胚,上釉料后再烧出了光泽的白瓷胎,最后是用了转印贴的图案,再烧制成的最终品。
进窑素烧
800℃ 左右,泥碗第一次要烧成素胚,一个叠一个送进窑子的,并不需要太多的保护。
素胚印花
由于我们这里介绍的瓷碗用的是“釉中彩”,就需要在把瓷器烧成素胚后做印花;“釉下彩”则是在生胚上画图案,是在烧成素胚之前;“釉上彩”是烧成了白瓷胎后,再做了图后最终烧制。机器印花,外面的花转一圈就是了。碗内的印花,就是软硅胶模具的一次亲密接触......
裹上釉料
印花后就可以送去第二次烧制了,这之前要裹上釉料。均匀温度瓷器烧制的成品率并不高,为了更好地给单独的瓷器均匀好温度,批量化操作上,得把瓷碗都放到上有盖、下有底的耐热器皿中,再送去烧。第二次烧制约莫 1200℃ 多,可就是有保护的器皿叠放着器皿的烧了。
瓷碗运输
经过两次烧制后的瓷碗已经非常瓷实了,这样的运输颠簸不在话下。
打磨碗底
瓷碗还需要统一送去打磨平整碗底,这也是为啥我们买到手的饭碗,底部都没有釉料的原因,饭碗要能端平......
收集打包
一个系列的饭碗,这就到了整整齐齐一家人送去包装的时候......
等等!Cast 还有话说
工厂里要是做数量很少的瓷器,没办法用批量化的移印,开模具老贵了,成本都够不过来......所以会用到下图的“移印纸”(有一种杯子的纹身贴纸的感觉),这种带釉料的塑料膜转印到杯子上后,再经过一次烧制,就把釉料做到白瓷胎上了,这也是一般的瓷器第三次烧制。有段时间特别流行定制马克杯,比如印上幸福小照片,也是这么做的......
特别感谢: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策划和高淳陶瓷的流水线展示与体验
校对:Cast + 江小丧
截图:阳哥
文中 Gif 截取自 CCTV 走近科学官方频道的《《走近科学》物从何处来 · 陶瓷(上):探究精美绝伦的国宴用瓷 20181015 | CCTV走近科学官方频道》和 《《走近科学》物从何处来 · 陶瓷(下):体验大工业化生产制瓷的流程 20181016 | CCTV走近科学官方频道》、日本 The Science Channel 频道的 THE MAKING (75)《茶わんができるまで》以及 YouTube 博主 DCKIMAGE 的《窯燒馬克杯,相片馬克杯,花紙馬克杯貼花紙作法》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有趣的制造(ID:MadeWithFun),如需二次转载请联系原作者。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