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给大家细细科普了寄生在鲸鱼身上的、能吃好吃的、但却令人密恐的藤壶。看你们一边起鸡皮疙瘩一边又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决定,今天再讲个跟鲸鱼有关的内容吧~今天讲鲸鱼的屎,不可能引起密恐的。也不知道怎么的,我们每周的《博物历》推送就落下两周时间,最近抓紧补上!所以今天鲸鱼屎的主人,就决定是它啦——上上周《博物历》的主角,座头鲸。2016年7月,我曾前往马达加斯加观察野生动物。
在看了十多种狐猴之后,我们转战出海,寻找座头鲸。座头鲸时而露出头,时而下潜露出尾巴,还会跃出水面,引得远处渺小的人类一阵阵惊呼。然而左等右等,我都没能看到纪录片中座头鲸鲸吞海水、滤食其中食物的场景。这是为什么呢?为了给大家详细科普鲸鱼屎,我们特地做了视频。原来,座头鲸来到马达加斯加海域,并不是为了觅食,而是为了生娃。
每年繁殖季,座头鲸都会迁徙到温暖的海域产仔,时彼时虽然是北半球的夏天、南半球的冬天,但受到南赤道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的影响,非洲东部海域的海水较为温暖。而北半球的冬天,则是南半球的夏天,南极圈内更是整天都不会日落。座头鲸的迁徙路线(蓝色:夏季觅食区域 绿色:冬季繁殖区域)。阳光使冰雪融化,动物们逐渐活跃起来。海水中的浮游植物也本该茁壮生长,然而它们的生长却受到了环境中某些营养物质匮乏的限制。
此时,座头鲸带着半岁大的宝宝来到了南极海域。母鲸的奶水由脂肪转化而成,母鲸每天要为幼鲸提供超过300升的奶水。要知道,人类每天通过食物和直接饮水的方式获取的水一般也只有1升。经过近六个月的消耗,母鲸体重下降了超过10%,体内积蓄的能量也不多了,因此它们选择在南极海域觅食。胃口超大,一口吃2吨吨座头鲸的食物是磷虾,这类动物主要分布于南极海域。
磷虾很小,体长通常只有1~2厘米,但它们的数量特别多,仅南极磷虾这一个物种的生物量可能就已经超过了5亿吨。座头鲸张开“血盆大口”时,露出的不是满口獠牙,而是密集的鲸须。鲸须倒吊着生长在座头鲸上嘴内侧的两侧,就像是滤网过滤食物。觅食时,座头鲸张开大嘴,口腔内外形成压力差,海水就被压进嘴里了。
之后,座头鲸的嘴逐渐闭紧,舌头压向上牙膛,迫使海水经过鲸须流到口外,但海水中的磷虾,就被鲸须拦截了下来,变成了座头鲸的腹中物。磷虾群并不总是漂浮在浅水处,而是会下潜到150米深的水下,所以座头鲸也会追到那里觅食。在磷虾群中,每立方米可能就有超过3万只磷虾,而座头鲸一口可以吃掉2吨磷虾。不过别担心,南极的磷虾并不会被座头鲸们吃完,因为它们的繁殖速度相当快。说这么半天,终于要讲到座头鲸的屎粑粑了!
座头鲸把成吨成吨的磷虾吃到肚子里,消化吸收完毕后,食物残渣当然要被排出体外咯。但座头鲸通常不是逮哪儿就拉哪儿,而是会上浮到大海的表面拉粑粑——海水深处的压力大,它拉不出来啊。红色的座头鲸屎粑粑呈絮状,被排出体外后会在海面上弥散开来。
屎之所以是红色的,是因为磷虾体内过多的铁不能被座头鲸完全消化吸收,这些庞然大物吸收的主要是磷虾体内的脂肪;然后“粑粑呈絮状”就很好理解了,你窜的稀飘在水里,不也是这样吗?你瞧瞧,在不经意间,座头鲸就成了海洋中的工程师(搬运工),完成了铁离子从海洋深处至海洋表层的转移呢。飘在海面上的屎粑粑,就像是浇在菜地里的有机肥——海洋里的浮游动物会吃它,浮游植物也靠它吸收肥料。
除了有机物,鲸类粪便中富含铁、氮和磷,其中铁离子的含量是海水中的一千万倍,这同样也是浮游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它们在光合作用中充当了电子载体和催化剂的作用。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还包括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含碳有机物之外,还有氧气。地球空气中一半以上的氧气都是由大海中的浮游植物释放的。换句话说,你吸入的每一口氧气,可能都是吃了鲸鱼屎粑粑的海洋浮游植物吐出来的。
从这个角度讲,座头鲸对“消除”大气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做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滋泥——座头鲸吃磷虾,而磷虾的食物,正是这些浮游植物。你甚至能在磷虾晶莹透明的身体中看到绿色的藻类,不过这些绿色很快就会变成磷虾身体的一部分。所以,座头鲸和它的伙伴们,可以说是地球上最大的磷虾养殖户。
当然,总会存在没有被磷虾吃掉而自然死亡的浮游植物,也总会存在没有被座头鲸吃掉而自然死亡的磷虾,而座头鲸也终将死亡。这些逝去的生命,将会化作片片“飞雪”沉入海底,被底栖的鱼类、海参等生物吃掉、分解,化作大洋深处肥沃的“黑土”。这些生命碎屑不会永远沉在海底——来自北方的暖流与环绕南极的寒流相遇后,不但会“激起千层浪”,同时也会将沉睡于海底的碎屑带到大海表层。
它们重新进入到浮游植物、磷虾和座头鲸的身体中,进入下一轮生命循环。说着说着屎粑粑,突然就浪漫起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