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30颗组网卫星已全部到位,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意味着,中国北斗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将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全球短报文通信、国际搜救等服务。
以前,在我们国家还没有建设北斗系统的时候,GPS几乎成为了导航的代名词。无论是开车还是看地图,都离不开GPS提供的数据。导航的核心其实就是定位和授时,是人类从事政治、经济和军事活动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的时间和空间的基准信息全部由别人来提供,那么无论是军事、通信还是金融等等都将面临巨大风险隐患。
今天,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对导航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譬如当前的热点新基建,就离不开时间基准和空间位置基准的数据支撑。可以说,北斗导航系统是新基建的基建,是基础的基础。举个例子,在北斗系统等科技力量的支持下,我们可以构建智慧森林防扑火基础设施,基于北斗系统高精度定位导航服务,大型重载、长航时、远距离、智慧化、全系统的消防无人直升机可以快速准确抵达火灾现场,充分利用北斗系统及其短报文通信功能为救火队员提供位置共享等重要信息,实现现场数字化指挥。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北斗三号作为北斗大棋局中的“后浪”,可不仅仅是多发射几颗卫星,扩大服务区域那么简单。北斗三号作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与北斗二号相比不是简单迭代更新,而是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短报文通信等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大,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
短报文通信可谓是北斗系统的“独门绝技”,就是指北斗的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在北斗三号系统中,短报文通讯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信息发送能力从最初一次120汉字提升到一次1200汉字,叫它长报文也丝毫不为过。以后,用户遇到突发情况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还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后续,北斗系统将利用在轨卫星、地面、用户评估等海量数据,设计“天、地、用”一体化智能管理的卫星在轨技术支持平台,具备多源接收、自主监视、智能诊断、过程可视、快速评估等能力。
确保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2003年北斗一号系统建成,我国成为继美、俄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2004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立项;2012年成功建成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系统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2009年12月北斗三号立项;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向“一带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中国北斗距离全球组网的目标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2019年12月底,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对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顺利完成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未来计划2035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