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穿越到现代,能适应我们的社会吗?

作者: 惠家明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6-19

本文探讨了古人类与现代人相遇的可能性,分析了古人类的智力水平、语言能力、心理情感以及审美意识的进化历程,指出只有当古人类在这些方面的状态与现代人相近时,真正的沟通、理解与融合才有可能实现。

1997年时,东京映画曾经大开脑洞,拍摄了一部科幻片《北京猿人》。在电影中,北京猿人被日本科学家复活,甚至凭借一身腱子肉转型成为优秀运动员,生活事业如鱼得水,而猿人的孩子也爱上了现代人发明的各类新奇玩意儿。这部电影并不算上乘之作,但是它却引出了值得思考的问题:假若远古人类与现代人相遇,我们能够做到心智相通,并且共同生活吗?假若远古人类的孩子在现代社会中长大,他能够在心智上成长为一个普通的现代人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回顾人类上百万年的进化史,看看古人类智力水平、语言能力、心理情感以及审美意识的进化历程。只有当古人类在这些方面的状态与现代人相近时,真正的沟通、理解与融合才有可能实现。

南方古猿Australopithecus,是史上第一种可以被称为“人”的生物。尽管名字中还带着“猿”,但是他们已经开始直立行走,而这正是人类最为关键的特征。南方古猿家族异常庞大,包含有十余种生物,主要生活在距今约400~120万年前。这些家族成员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善于制造石器,有的咬肌强劲,几乎能口吞天下万物。

在许多人类学家眼中,所有南方古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法开口说话。人类学家当然没有时光机穿越回去,他们的结论来源于南方古猿的头部化石。大量的模拟实验说明,人要想正常谈吐,其声道和口腔的长度之比要控制在1:1左右。然而,南方古猿的嘴部太过向前突出,偏离了这一比例,所以很可能不具备“说人话”的生理基础。

要想全面掌握一种书面语言或是口语,人们需要有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对社会文化的象征符号系统了如指掌。不然的话,我们没法理解语言中的因果关系、让步假设,也无法理解各种词汇符号表达的喜怒哀乐。可是翻看以往的化石记录,我们注意到南方古猿的平均脑容量只有460毫升,相当于现代成年人的35%,与新生儿相差无几,而脑容量是与智力水平直接相关的。

实际上,现生猿类的观察实验也可以证明,语言学习对于“小脑袋”的生物而言有多么困难。以倭黑猩猩为例,它们的平均脑容量约为360毫升,和南方古猿很接近。在过去半个世纪中,灵长类学家们尝试用各种方法教倭黑猩猩学语言,但大部分实验都以失败告终。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有一段逸事。有学生问她: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呢?别人本以为米德会回答“文字、城市或是青铜器”。结果,米德给的答案是“骨折后又愈合的股骨(大腿骨)”。她的理由是,大腿骨折意味着一个人丧失劳动能力,在独自生活的情况下活不到愈合的那天。如果能够愈合,说明病人得到了他人的照顾,而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正是文明的基石,也是现代人相处的基调。

在古老的南方古猿和他们的直系后代能人Homo habilis身上,我们目前为止还没有找到“爱”存在过的证据。不过在生存年代稍晚一些的直立人H. erectus遗存中,人类学家们则发现了一些蛛丝马迹,而这还得从一颗牙齿说起。

随着年代推移,直立人在地球上逐渐灭绝,取而代之的则是他们的后代,早期智人(Early Homo sapiens)。这些家伙人如其名,在智力水平上有着不俗的表现。其中的代表,是生活在距今20万至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H. neanderthalensis(早期智人的一个亚种),其男性平均脑容量达到了惊人的1600毫升,甚至比现代人的脑袋还大。

尼安德特人还掌握了另一项如虎添翼的工具——语言。基因学研究告诉我们,有一类名为FOXP2的基因与大脑结构发育息息相关。这类基因在灵长类中广泛存在,并且在现代人体内发生了变异,使得我们可以开口说话。而针对尼安德特人遗骸的DNA分析显示,尼安德特人体内的FOXP2基因与现代人居然是“同款”,说明他们应该具有说话的生理基础。

尼安德特人心灵手巧,个个是人才,说话又好听。如果只考虑智力和语言能力,那么他们在现代社会应该能生活得很滋润,甚至有可能凭借更大的脑容量把我们比下去。不过,现代人的特点不仅仅是脑子灵光,还包括有丰富的情感世界以及审美意识。而在这些方面,以尼安德特人为代表的早期智人表现如何呢?

欲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最好回顾一下沙尼达尔洞穴遗址的精彩发现。在洞穴中,考古学家们找到了一位尼安德特老人的“花葬墓”。

墓中的植物遗存说明,尼安德人在埋葬时专门挑了七种花朵以及松枝陪葬。墓葬,本身可能代表了对逝者的追思和对于来世的幻想。而将花朵与葬礼结合起来的做法,更是与今天的人们如出一辙。学者们推测,当时的人们可能已经把花朵视为某种象征,或是与内心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尼安德特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和现代人有共通之处。

而在审美方面,尼安德特人会用骨头制作笛子,会在各类物体表面进行雕刻创作,可谓是远古时代的“文艺青年”。尼安德特人的艺术作品还比较粗糙、稚嫩。但是仅仅在数万年之后,随着尼安德特人逐渐灭绝,新登场的晚期智人就将人类艺术水平推向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巅峰。他们在世间留下的艺术遗迹众多,其中洞穴壁画最能够证明他们的艺术才情。

以法国的肖维岩洞为例,这些大约有3万年历史的壁画,兼具写实与写意。

写实之至,连古生物学家都会参考其中笔触来复原灭绝动物的外形;写意之至,它能让洞穴中的人感受到万马奔腾,地动山摇的气势。怪不得许多人说,这些画是“史前毕加索”的杰作。艺术可不仅仅依靠一双巧手,它的背后体现了人们的审美观点、思想情感、观察世界的角度等等。我们可以说,艺术作品就像心灵的镜子。我们在面对这些壁画时,能感受到美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暗示着我们与数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有思想上的共鸣。

其实,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大家拥有同样的心智,只是生活在不同的时空罢了。

UUID: 995a29d8-7690-41b5-8216-2f81bd35ce6b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20/2020-06-19_一个思考:古人类穿越到现代,能适应我们的社会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