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若论起解暑饮料,梅林觉得还是被称为“肥宅快乐水”的可乐汽水最有代表性。甜味和焦糖的香味受到气泡的激发,像是一颗颗小炸弹在舌面迸发,满足感瞬间弥漫在口腔里,又被上升的二氧化碳气体带到鼻子,冰冷和温热感交替冲击着鼻腔。随着液体流下食道,还要长长地回一个“嗝儿”到嘴里,这一口可乐的幸福才算最终享受完。
梅林身边喜欢可乐的朋友不少,但大家都一致认为塑料瓶的可乐不如玻璃瓶或金属罐包装的可乐好喝。按照可乐生产商公开的说法,他们不会因为包装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配方。今天,梅林就来为各位爱好者解开这个秘密,顺便说说很多朋友关心的无糖可乐的问题。
可乐汽水的配方虽然是保密的,但是从配料表中我们仍然可以找到它如此“快乐”的秘密。首先,当然是其中含有的大量的糖分了。糖分是生命必须的能量物质,而嗜糖早已写进了人类这种杂食性生物的基因当中。糖分摄入可以使人体的多巴胺、血清素等快乐荷尔蒙的浓度迅速提升,所以糖分的摄入会让大脑觉得爽,可谓是真正的快乐源泉。
但是,糖分摄入会快速拉升胰岛素,导致血糖下降,血清素等激素的浓度也随之降低,所以快乐水带来的快乐是暂时的。而为了延续这份快乐,人们就会更想继续喝下去,这也正是快乐水让人欲罢不能的原因。薯片、奶茶等食物让人越吃越想吃,也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糖分。
二氧化碳也是快乐源泉之一。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产生的酸味可以被舌头感觉到,而且二氧化碳本身也可以刺激舌头上的化学感受器,产生刺激感。另外,小气泡的爆裂也是一种物理刺激。这些刺激混合在一起,就是让舌头酸麻刺激的“杀口劲”。二氧化碳气的上升还可以将其他气味物质带入鼻腔,从而引起嗅觉上的刺激。
可乐中还有维持酸性,从而保证二氧化碳释放量的磷酸,提供特殊风味的秘密配方,以及提神醒脑的咖啡因。其他主流碳酸饮料都是不含咖啡因的,这可能也是可乐喝起来更快乐的原因。
虽然有的朋友不喜欢二氧化碳的冲击力,但是对于可乐爱好者来说,二氧化碳带来的爽快感是可乐的灵魂,否则可乐就是平淡无奇的糖水。因此,可乐是否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乐中的二氧化碳气足不足。热的可乐难喝,就是因为热会降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使得二氧化碳跑掉太快,降低了口感。
塑料瓶可乐快乐值不足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塑料瓶里的二氧化碳会溜掉。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人们可能会问:塑料瓶也没有洞,为什么会漏气?事实上,这主要是由塑料制品的微观结构导致的。塑料瓶的材质为PE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号塑料),是由许多长链大分子堆叠在一起而形成的。这样,分子间形成的孔洞就不均匀;偶然出现一些大洞,就有可能使气体分子漏出来。
当然,这个漏气的概率很低,我们肉眼完全无法观察。但是考虑到汽水中打入的二氧化碳压强很高,所以漏气量是有可能会大到足以引起口感变化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塑料瓶的可乐即便不开封,只是放了很久,口感也会变平淡,这正是因为塑料瓶会缓慢漏气的缘故。而金属和玻璃从微观上来看是由小微粒形成的,堆叠比较紧密,所以漏气就会很少。
玻璃瓶由于有一个瓶盖,因此还是有漏气的可能;金属罐由于是一体的,所以漏气会减少很多,而且金属会有更好的冰凉体验,因此很多人都觉得金属罐的可乐才是“快乐水”本“水”。
正如前面所说的,糖进入人体后引起快乐荷尔蒙的上升,带来解压与爽快感。但是甜味剂是无法引起血糖上升的,因此也就无法引起这些激素的上升。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无糖可乐就少了很多快乐荷尔蒙能带来的快乐。当然,人工甜味剂虽然很甜,但还是无法完全模拟糖类的口味,这也是很多人不喜欢喝无糖可乐的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科学研究非常多,给出的答案也很多,而且还有很多相反的结论。梅林翻阅了许多文献,在保证尽量多的文章观点一致的情况下,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首先,目前的无糖可乐成分还是安全的,并没有证据证明人工甜味剂在合理浓度下有毒性;其次,无糖可乐无助于减肥,因为你需要多少糖、能有多大饭量,你的身体最知道,并不会觉得你已经吃过糖了而减少糖分摄入。
可乐带来的快乐确实是无可比拟的,只不过为了健康起见,不要过量摄入就好。另外,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避免饮用含糖可乐。人生在世已经很苦了,喜欢的食物吃一点确实可以提升心情,何乐而不为呢?看完这篇文章,如果想喝的话,来一瓶也无妨哦。只是万事万物,都得归结到一个“度”字上来,有节有度,多样适量,才是合理膳食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