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由于味道甜美,很容易让人产生幸福感。加上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冰爽“上头”的奶茶就成了许多人的心头好。不过上周,奶茶好像“翻车”了。某知名奶茶微生物污染,菌落总数超标11倍……菌落总数超标11倍 | 新闻报道来源于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在这个全球正遭受微生物影响的特殊时期,大家的心也绷得更紧了,于是放下了手里的奶茶开始思考:菌落总数超标是不是有害呢?还能放心喝奶茶吗?
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都是什么?看到菌落、大肠菌群这些词,很多人就容易联想到粪便等脏乱差的东西,从而开始担忧。其实,人类肠道里常年居住着1-2公斤的细菌,数量高达100万亿,这些细菌存在于生活各处,嘴里、脸上、手上、空气中,绝大部分是不会让人生病的。我们不用一看到“细菌”两个字眼,就感觉很危险。
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关键要看这些细菌中是否有一些“恐怖分子”,常见的是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致病菌”。只要没有这些“恐怖分子”,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而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的所有菌落个数。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它跟大肠杆菌也并不是一回事。大肠杆菌一般也不致病,只是他们家族中有些捣蛋家伙会使人致病。)
实际上,大肠菌群是人类和温血动物肠道正常寄生菌,属于肠杆菌家族中的一类。如果食物含有大量大肠菌群,则显示在处理食物时忽视了清洁卫生,而且没有把食物妥当贮存。不过,“菌落总数超标”和“检出大肠菌群”并不一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都是微生物指示菌,在国际上通常是企业用来进行生产过程的规范控制,很少用它判定餐饮食品的合格与否。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加工及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是否符合规范。如果出现“超标”则说明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存在不规范,食品卫生状况有待改进。
菌落总数“超标”的奶茶还能喝吗?新闻报道里说,这个奶茶的食用冰菌落总数超标了11倍。一看到这个11倍,大家都表示很惊恐。那么,奶茶中的菌类总数是不是真的超标了呢?还能喝吗?其实,说奶茶的菌类总数“超标”是并不合理的。
这次新闻报道中提到的抽检,都是在各个现场制售奶茶的“奶茶店”进行的。其实是对“餐饮”企业的抽检。而在判定“超标”的时候,它参考的却是“预包装食品”的标准。所谓预包装食品,是指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包装完好的食品,以奶茶为例,自己买回家冲调的那种,就属于预包装的奶茶。
这两个产品从生产环境,到消费环节,都完全不一样,所以,预包装食品的标准,不能作为评价奶茶店里的即食奶茶菌落“超标”的依据。早在2013年,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就回复称,《冷冻饮品卫生标准》不适用餐饮业制作的冷冻产品。《冷冻饮品卫生标准》不适用于餐饮业冰块等冷冻产品 |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所以,说奶茶菌落超标,完全是因为参考标准不当而搞出的乌龙。
要知道,目前国际上对餐饮店食品中菌落总数都没有做强制的限量要求,而是通过卫生规范来保证安全。比如,我国目前也已经制定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对卫生操作、微生物控制都有严格要求,但并没有对微生物做限量要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 | 市场监管总局。
我国目前有些地方标准在探讨对餐饮食品微生物也进行限量管理,比如广东对非预包装即食食品的微生物制定了限量标准,其中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是采用了分类、分级管理,菌落总数最高是10000000cfu/g(mL),大肠杆菌则是不超过100 cfu/g(mL),而根据新闻,本次奶茶食用冰菌落总数被检测为1200cfu/g(mL)。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环境本身就不是无菌的,餐饮店也不是无菌车间。
冷饮里细菌是避免不了的。只要没有致病菌,就不会生病。(热饮倒是能把细菌都烫坏。)如何更安全地喝奶茶?平时买奶茶,尽量去正规餐饮店,选择卫生干净的地方。毕竟菌落总数始终反应了餐饮店的卫生状况,这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建议大家平时买奶茶时,尽量去正规的餐饮店,选择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店,比如看看餐饮店是否有卫生证书,现在好多餐饮店都是“明厨亮灶”,自己也多留心看看里面的环境是否卫生。
另外,也提醒所有的餐饮企业,日常处理食物时还是严格按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的要求,保证食品安全。去卫生条件好的餐饮店喝奶茶 | 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