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太阳系中,火星是除了金星之外离地球最近的行星,也是太阳系内与地球最为相似的行星,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星际探索的热门目标。中国会在今年7、8月间发射我们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可能很多人都等不及想看一看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火星风景大图了,但是火星与地球相隔非常远,探测器发射后需要飞6-11个月才能到达火星。所以坏消息是,就算一切顺利,我们要看到来自火星的美景至少要等到2021年了。
当然,要是特别心急,跟着我们一起去柴达木盆地周边云旅游一圈吧,去一趟柴达木,你就相当于四舍五入去了趟火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柴达木盆地及其周边,基本上包含了火星上的主要地貌类型,而且柴达木气候干旱,与火星极为类似。火星表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地貌有四种,一种是撞出来的——撞击坑,一种是喷出来的——火山地貌,一种是冲出来的——流水地貌,最后一种是吹出来的——风成地貌。
除了撞击坑之外,其他的地貌我们都能在柴达木盆地周边看到。
很多人可能由此觉得地球很特殊,毕竟地球上现在看起来好像没有遍地都是撞击坑。但是我要说,这都是只是假象而已!其实地球上的撞击坑绝不比其他星球上少,只不过由于地球上有活跃的地震、火山作用,有风霜雨雪的侵蚀作用,也有生物们的活动,在长达几十亿年时间中,撞击坑被逐渐填平消失了。尽管如此,我们现在依旧可以在地球的某些角落看到撞击坑的存在。
只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柴达木盆地周边没有陨石坑,这可能是我们这趟四舍五入的火星观景之旅唯一的遗憾了。
火山地貌,我们都不会陌生,从长白山天池,到日本富士山,到夏威夷火山岛,基本上全世界各地我们或多或少都能够看到火山的身影。其实火山地貌并不只存在于地球上,它基本上存在于每一个像地球一样由岩石构成的行星上。
在柴达木盆地以南大约120km的地方,有一处阿什库勒火山群,这里是中国大陆上现代火山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据报道,这里的火山最近的一次活动时间在1951年。考虑到当地干旱荒芜的环境,我们基本上可以四舍五入的认为,火星上的火山地貌也类似于此。
1972年,科学家们通过深空探测器“水手9号”发现了在火星表面存在干涸的河网,随后后续发射的大量火星探测器又陆续发现了火星表面的干涸河床、三角洲、冲积扇等大量的流水地貌,这些发明有力说明了在火星上是存在过水流的,而且科学家们通过对火星河网的分析,推断这些河网中的水流量极大,甚至比目前地球上的大河都要大。不过大约从30亿年前开始,火星上的水就逐渐消失了,现在可能只有火星的南北极和地下存在着少量的水。
在柴达木盆地周边,围绕着一系列的山脉,每到春夏时节,山脉中的降雪融化形成水流,一路沿山而下形成山前河流,这些河流在途中不断分叉变小,最终消失于沙漠深处,而到了秋冬时节,冰雪融水消失,河流失去了补充,于是就形成大面积的干涸河道,若是从卫星图上看,这些河道构成的河网与火星上的河网真的相差不大。
风成地貌是另外一种地球和火星有着极大相似性的地貌。风成地貌可以细分为风积地貌和风蚀地貌两种。
风积地貌大家可能会很熟悉,地球上最主要的风积地貌就是沙漠,沙漠中最壮观的景观就是沙丘,这种景观在地球和火星都广泛存在,而且非常相似。而地球上最著名的风蚀地貌要数雅丹地貌了。这种地貌是由风吹蚀出来的,风力携带着大量沙粒长时间沿着一个方向吹,这些沙粒就好像刻刀一样,在岩层中雕刻出深深的沟壑,最终让岩层形成了这种长垄状的地形。
随着我们对火星的了解越来越多,我们也在火星上发现了大量的雅丹地貌,它们的长相与地球上的别无二致。
在这场四舍五入的旅行中,我们会发现,地球上的地貌与火星上的地貌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这是因为地球从来就不是一颗特殊的星球,它只是无尽宇宙中一颗普通的行星而已。在整个宇宙中,地球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颗行星。宇宙中所有的星体,它们都逃脱不了物理和化学规律的掌控。
这些星体,在形成过程中,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而碰撞在一起;在它们碰撞长大之后,会受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影响,这个定律看名字好像很唬人,但是理解起来很简单,那就是一杯开水放在冰箱里,它会逐渐降温最终变成冰水,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简易解释。
如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在形成之初几乎都是岩浆球,炽热的岩浆球就是那杯热水,冰冷的宇宙空间就是那个冰箱,所以这些岩浆球必然会降温,一直到它们变得跟宇宙空间一样冷。在降温的过程中,最外层的岩浆最先冷却凝固,在凝固过程中通过化学反应释放出水和空气,凝固后形成的岩石则形成了行星的固态外壳。
当行星内部岩浆继续活动,冲破地表的时候就形成了火山;水则沉淀在地表,形成海洋、湖泊和河流,继而形成一系列流水地貌;空气则因为阳光的加热,受热不均从而产生热对流,这就是风和风成地貌形成的原因。
最后,用一句话来总结一下本次四舍五入的旅程: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