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医疗服务模式创新与发展院士论坛暨京东健康耳鼻咽喉智能医疗健康服务中心上线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程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积水潭医院院长田伟就后疫情时代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董家鸿指出,这次疫情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模式,一是线上复诊与咨询已成为常态;二是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升医疗服务的能力。对于大医院来说,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可以把医疗碎片化的服务模式变成系统化模式,比如病人在大医院进行手术后,回到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治疗,再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慢病管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线上对慢病进行全程管理,可以实现患者健康诉求最大化。
田伟认为,疫情期间,很多病人都不来医院看病。而如今,大医院又开始出现人满为患的场景,这说明有些病人并不是真的需要到大医院就诊。互联网发展肯定会推动医疗服务模式的改变,如果我们将患者个性化的咨询全部改为线上,或许能减少大医院门诊量的2/3。此外,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助推医学技术的进步。
程京表示,人工智能也好,大数据也罢,医疗服务究竟能做什么?未来医院应扮演新的角色,当我们遇到急病时,附近医院就能处理解决。互联网与大数据为慢病管理搭建了很好的平台。疫情也催生很多新的技术手段问世。未来,我们要建立一张覆盖全国重大疫情的智慧监控天网,这张网囊括5G通信、生物芯片传感器等,以防止出现重大疫情瞒报、谎报、改报、漏报的情况。
韩德民强调,医疗服务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服务的均质化,无论城市、农村、基层、社区,均质化服务是体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康中国向更高境界发展的标志。健康中国是14亿中国人的健康中国,不是一部分人的健康中国,怎么能让14亿国人公平享有健康服务和健康保障,这是一个社会成熟度的表现,也是一个大国有所当担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