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开放获取矛盾再起,MIT与爱思唯尔谈判宣告破裂

来源: 机器之心报道

发布日期: 2020-06-13

MIT与爱思唯尔的谈判宣告破裂,爱思唯尔的订阅费用逐年增长,给科研机构带来财政负担。MIT秉持开放获取原则终止谈判,期望推动知识的公平公开获取。学术机构与出版商的矛盾持续,改革之路漫长。

继去年加州大学宣布取消所有爱思唯尔期刊订阅之后,MIT与爱思唯尔的谈判也宣告破裂。爱思唯尔是世界上最大的医学和其他科学文献出版社之一,其中我们所熟知的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和《细胞》都由爱思唯尔出版。在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便利的同时,爱思唯尔的订阅费用却逐年增长,不可避免地给高校等科研机构带来了愈加沉重的财政负担。因而近年来,抵制甚至放弃订阅爱思唯尔期刊的事例屡见不鲜。

这不,MIT也终于对爱思唯尔「下手」了。近日,MIT在官网发布消息称,秉持着提供公平和开放获取的原则,MIT终止了与爱思唯尔达成新期刊订阅合同的谈判。原因在于,爱思唯尔没有提出符合《MIT有关出版商合约的指导性框架》的提案。

该框架由MIT图书馆和MIT开放获取工作组(Ad Hoc Task Force on Open Access to MIT’s Research)以及图书馆系统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Library System)在2019年10月联合提出。MIT框架基于以下信念:公开共享研究和教育材料是MIT推动知识领域进展、使用前沿知识应对世界上最大挑战的使命的关键。

它申明的首要原则是:学术及其传播的控制权应掌握在研究学者及其所在机构手中,确保向最广泛的受众公开公平地提供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也为MIT社区提供有价值的服务。MIT图书馆馆长Chris Bourg表示:「基于MIT框架的原则,我们未能和爱思唯尔达成合同,我对此表示失望。但是令我感到骄傲的是,MIT社区以及美国国内数百名同事都认同这些原则对于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科学进步的重要性。

面对前所未有的全球性挑战,公平公开地获取知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果爱思唯尔提供的合同能够满足MIT社区的需求和价值,并能推动MIT的使命,那么我们希望能够重启富有成效的谈判。」Bourg说道。「同时,我们将继续使用MIT框架来寻求新的途径,以实现知识的开放获取。我们与计算机协会、加州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爱荷华州立大学合作达成的开创性协议,正是构建未来商业模式的一个例子。

」MIT一直是开放获取领域的领导者。2009年开始施行的MIT开放获取政策是美国同类政策中的首个,也是影响最深远的一个。自采用该政策以来,MIT发表的教师期刊文章中免费向全世界开放的比例达到47%。2017年,MIT宣布了一项新政策。根据该政策,所有MIT的作者,包括学生、博士后和职工,都可以选择申请开放获取许可。

2017年,Provost Martin Schmidt组建了MIT开放获取工作组,该工作组于2019年10月发布了最终建议,旨在支持和提升MIT出版物、数据、软件和教育材料的公开分享。Bourg领导的实现团队一直致力于实现这一建议,包括政策以及美国和全球性的倡议活动。MIT与爱思唯尔的谈判破裂并非个例。

早在2019年2月28日,美国加州大学宣布停止订阅由全球最大的科学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的所有期刊。UC在声明中表示:由于爱思唯尔拒绝达成一揽子协议,续签集体合同的谈判已经破裂。因此,加州大学系统的期刊订阅宣告中断,同时来自UC作者发表的所有论文立即免费向全球读者提供。加州大学共有10个分校,其出版内容数量占据全美国的近10%,是当时抵制爱思唯尔的最大学术机构。

在谈判过程中,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曾经鼓励教授有效抵制出版巨头爱思唯尔,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出现学校管理层鼓励教师抵制特定的出版商。该大学当时的诉求是:费用降低,同时可以更加便捷地开放存取。然而,爱思唯尔不为所动。这次谈判破裂可能对美国及其他地区的科学传播和开源运动方向产生影响。

就在加州大学宣布抵制爱思唯尔之后不久,纽约州立大学(SUNY)也于今年4月宣布停止订阅爱思唯尔出版的所有期刊,而这可能为SUNY图书馆节省500万-700万美元。更早些时候,欧洲地区的德国、荷兰和瑞典的研究机构联盟都与爱思唯尔展开谈判,但均以失败告终,并结束了与爱思唯尔的订阅合同。不止海外,国内著名的「知网」也遭到过抵制。与抵制爱思唯尔一样,收费是关键问题。

下载论文要收费,甚至论文作者下载自己的论文也要收费。这真的合理吗?如今,著名学术机构MIT与爱思唯尔的谈判也宣告破裂。这是否意味着开放获取运动(OA)将走向新高潮?爱思唯尔等出版机构是否能够适当放松限制,为学术界知识的流通做出应有的贡献呢?

MIT与爱思唯尔的决裂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激烈谈论,有网友贴出了《MIT有关出版商合约的指导性框架》的六项核心原则,认为爱思唯尔毫无疑问无法达到这些要求,特别是第2条中「出版商不应要求作者放弃文章版权,相反应为作者提供一些选项,以支持文章发表并保证文章的重复使用权」,而这与爱思唯尔的经营理念背道而驰。

这样看来,《MIT有关出版商合约的指导性框架》与爱思唯尔的经营理念存在内在不一致性,分道扬镳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也有网友发出「灵魂一问」:实在不理解为什么JSTOR、爱思唯尔以及其他类似学术出版机构能够长久存在下去。ta还提出建议,顶级大学应针对每个学科提供非盈利性出版服务,每个期刊分别设立一名付费服务商和付费编辑,然后聘请同行审稿人,最后将论文编辑成月刊发表。但是也有人持不同意见。

下面这位网友表示,尽管现代学术期刊出版商的最终目的是赚钱,也存在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也为论文筛选和质量把控提供了渠道。试想,如果期刊百分之百的开放和自由,并且没有特定的评判标准,那么又如何实现论文的筛选呢?此外,如果不提供资金支持和全职承诺,会有人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吗,会有人想担任编辑吗?最后一个重要问题,如果旧的期刊出版制度推翻,那么又如何保证新期刊的声誉呢?

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和解决,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取消就行了。看来,学术机构、论文作者与出版商之间的矛盾依然会持续下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未来的改革之路依旧漫长。

UUID: c0d7e248-7843-4b9a-9287-bfc9bb8e7f6a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学术头条公众号-pdf2txt/学术头条2020年-上/2020-06-13_学术界开放获取矛盾又起,MIT、爱思唯尔谈判宣告破裂.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