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我们在今年这本《博物历》里给大家埋了一个彩蛋,就在下面这一页。嗯,是时候揭晓了。金凤花?图片来自《博物历》2020。其实,本页的配图并不是洋金凤(日历中用的金凤花的名字),而是它的亲戚凤凰木(Delonix regia)。为什么安排这个彩蛋呢?
因为在广东,洋金凤和凤凰木都是非常常见的树木,又是亲戚,叶形、花色、花型都很像,很多人都会混淆这两者,甚至在很多地方,凤凰木的俗名也叫金凤花。为了加深大家的记忆,我们特意做了这样的设计。洋金凤和凤凰木在现实中非常容易分辨——凤凰木是高大的树,而洋金凤是矮小得多的灌木或小乔木,公园常见的就一人来高。另外,洋金凤最标志性的就是它的花蕊,不成比例的长,远远地突出在花冠之外。
凤凰木的花虽然有点像洋金凤,但是花蕊的长度是很常规的。其实在我国,大多数人都管洋金凤叫金凤花,洋金凤是台湾地区的一个叫法。在过去的《中国植物志》上,它的中文名也叫金凤花。只不过凤仙花科还有一种花也叫金凤花,这俩撞名了。所以在最新的植物志上,它被统一成“洋金凤”了。洋金凤是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的观赏植物,加上形状夸张,所以全世界人民都大开脑洞给它起了不少俗名。
咱们觉得它像凤凰就起名叫金凤花;台湾同胞觉得它像蝴蝶就起名红蝴蝶、黄蝴蝶;西方人觉得它像孔雀就叫孔雀花,觉得像蛱蝶又叫蛱蝶花,还有红天堂鸟、墨西哥天堂鸟等等名字......总之异名极多,在网上搜它的时候,经常会搜到错误的信息。洋金凤(Caesalpinia pulcherrima)是科学界很早就认知的物种,分类学老祖宗林奈老师亲自给了它一个家门——豆科的洋金凤属。
这个分法过老了,后来被并入了云实属,我国大部分书籍中,都是把洋金凤算在豆科云实属的。再后来,著名的豆科一分为三,把云实亚科独立成了云实科,洋金凤就顺理成章地进入云实科了。最新的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分类系统中,又把豆科合一,却把洋金凤从云实属里拿出来,单分入了小凤花属Caesalpinia。哦,或者说,其实是云实被从原来的云实属里给“轰出来”了,连属名都“留给”了小凤花属。
狭义的新云实属属名变为了Biancaea,分家另过,也挺可怜。洋金凤还有一个名字(实在太多),叫作“巴巴多斯的骄傲”。尤其在英文互联网世界里,这个名字出现得还很频繁。虽然没有证据证明洋金凤就是原产于巴巴多斯,但是说它起源于西印度群岛附近,应该问题不大。巴巴多斯是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很小的岛,面积只有400多平方公里,还没北京朝阳区大。这个小岛在1966年建国,是英联邦的成员之一。
岛国巴巴多斯国家实在太小,物产也很有限,最著名的就是无花果和洋金凤两种植物了——国名“巴巴多斯”就是长满无花果的意思。然而,巴巴多斯的国花却不是无花果,而是洋金凤。可能是当地的古人认为无花果没有花,不能当作国花吧,当“国果”还差不多。英联邦国家有一个玩意儿,叫“皇家旗”,是专属于这个国家的,仅供王室使用的旗子,和国际通用的国旗不同。皇家旗画面内容通常都非常无厘头,非常卡通。
巴巴多斯的皇家旗就是由中间的无花果树和旁边的两朵洋金凤组成的,画的非常简笔画。可见,这国家也实在没啥别的。在伊丽莎白二世老奶奶二孙媳妇梅根的婚礼上,洋金凤还出现过。梅根当时背着哈利王子,向为自己制作面纱的人提出了一个设计要求,就是在面纱上呈现出53个英联邦国家的所有特色植物,其中代表巴巴多斯的自然就是洋金凤。梅根王妃想以这种方式给王子和王室一个惊喜,表示自己对王室的向往和忠诚。
没想到这才没几年,两口子就退出王室跑美国玩耍去了。虽然洋金凤开花非常美丽,但是藏在美丽表象之下的,是花谢之后的毒。洋金凤的种子有毒,一般人都敬而远之。但也偏偏有些民族以它为药材,不过并不是用来治病。17世纪的艺术家玛丽亚·梅里安曾经在她的作品里写道,当时非洲的奴隶和印第安人因为饱受荷兰殖民者的迫害,经常以不生孩子作为谈判手段,要求改善生存条件。
甚至于,为了不让孩子再过像自己这样的日子,孕妇们会吞食洋金凤的种子来堕胎。还有的印第安人更狠,干脆把种子、叶子、树皮搞在一起,吃了自杀。什么孩子不孩子,老子这一辈就不给你干了。这种记载在当时的文学、医药书籍中并不鲜见。可以说,洋金凤美丽的花朵里流满了奴隶的血,也刻满了殖民者的丑陋。不过有趣的是,洋金凤的种子虽然很毒,但在成熟之前是可以吃的。
一些近亲洋金凤如C. bonduc的种子,在烤过之后也可以吃。可见,再凶恶的人,童年也是充满阳光的(并不是)。当然,还是要奉劝大家远离洋金凤,不要采花,更不要尝试吃它不熟的果实。万一中毒可不是闹着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