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大学再也不一样了。2020年6月10日,环球科学发布了一篇文章,探讨了新冠疫情对全球高等教育的影响。文章指出,新冠疫情迫使各所大学直面高等教育由来已久的一些挑战,比如学费攀升和精英主义观念,其中带来的一些变化可能是永久性的。长期而言,大学可能要将许多课程都搬到网上,国际学生减少,甚至要自我转型,进一步向本地和国内靠拢。
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前校长Bert van der Zwaan表示,新冠疫情显著加快了变化的步伐。
各所大学面临重大变化之际,它们的财务前景也变得暗淡无光。学生们待在家中或是在重新规划未来,导致学校收入大减;随着股市下跌,捐赠基金也大幅缩水。有望挺过这场风浪的多是一些财力雄厚、实力强大的院校,但是它们也要经受一些考验。
麻省理工学院从2002年开始便开始在网上授课,但是面对疫情,大部分在本学期授课的教师仍不得不仓促地将他们的教学材料搬到网上。整体上说,许多院校都是事后才发现,通过数字平台简单地将课程材料搬到网上并不是最好的上课方式。
一些教育工作者预计新冠疫情将使网络教学变得比过去更普遍、更优质——在富裕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皆是如此。在中低收入国家,比如巴基斯坦,新冠疫情迫使大学加速制定长期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以及教育与实际的关联性。但是,所有院校都面临着严重的财务问题。富有的美国私立大学,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预计下一财年将损失上亿美元。
最大的问题之一是来自国际生的收入将减少。澳大利亚的大学严重依赖来自中国留学生的学费,此次预计将损失20亿到30亿美元——主要是国际生的学费。全球高校面临的资金短缺问题,可能意味着部分高校,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将永远停办。另一些高校可能会合并,还有一些可能采取创新的做法,比如亚利桑那大学的“微校区”网络。
即使眼下的金融危机过去了,未来的经济前景依然不容乐观。一些研究人员说,这可能驱使大学和资助机构在疫情过后,将重点放在与国家利益最密切相关的研究项目和基础设施上。此次疫情可以帮助高校反击的一种观点——高校是精英主义、是脱离社会的象牙塔。事实是,许多国家的高校都在这次的COVID-19防控方面发挥了带头作用。
变化仍在继续,van der Zwaan并不相信此次疫情预示着大部分大学的结束。他一直在研究黑死病后的世界发展——这场14世纪的瘟疫摧毁了社会的诸多方面。当时欧洲大约有30所大学,5所被迫停办。但是,“疫情过后,某些大学又重焕新生,蓬勃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