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生命力逆天的鱼,我看看谁能给养死?

作者: 少侠小黄鸡

来源: 物种日历

发布日期: 2020-06-04

本文介绍了作者在疫情期间照顾的叉尾斗鱼“小蓝”的顽强生命力和独特习性,以及斗鱼的分类、生活环境、呼吸机制、抗逆性、观赏价值和繁殖习性。

受新冠疫情影响,我在家里憋了整整三个月才收到单位逐步复工的通知。重返水生所,我做的第一件事既不是立刻推进手头工作,也不是去博物馆和标本们打个招呼,而是直奔二楼的办公室看看我的“小蓝”是否安好。

由于长时间无人照料,鱼缸的水位下降了一大半,缸壁布满了惨白的水垢;再看缸内,水体昏黄,水面还泛着气泡。正当我满心绝望要去拿瓶酒精安葬“小蓝”时,一抹淡蓝色的身影从浑浊的水中浮起,紧接着看到一个小嘴“啪唧”一声吐了个泡泡,随后流苏般的尾鳍划过水面,倏忽又消失不见。原来它还活着!

今天的主角,我的小蓝,一条叉尾斗鱼。泰国和中国的“斗鱼”想必看到这里,大家都知道了小蓝是一条鱼的名字。可是回想一下我们平时养鱼的经历:水里氧气不足,小鱼会死;水质出现浑浊,小鱼会死;一段时间没有喂食,小鱼会死。为什么偏偏小蓝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生活数月,依旧生龙活虎?这是因为小蓝是一条斗鱼,不是我们之前讲过的“泰国斗鱼”,而是一条“中国斗鱼”。

之所以强调“国籍”,是因为产自中国的斗鱼和产自泰国的“斗鱼”是同科(丝足鲈科)不同属的亲戚。泰国斗鱼的属名为Betta,翻译为“搏鱼”属更为贴切。不同于体型迷你的搏鱼们,斗鱼们的体型要大得多。此外成年斗鱼的腹鳍鳍条还会出现丝状延长,这也是它们的属名Macropodus的由来(macro=great,podus=foot,意译为发达的腹鳍),加之其生性好斗,故而称作斗鱼。

在我国共分布有四种斗鱼,分别为:左上圆尾斗鱼 M. ocellatus、右上叉尾斗鱼 M. opercularis、左下斯氏斗鱼(又称黑叉尾斗鱼)M. spechti 和右下香港斗鱼(图中靠后的个体,又称香港黑叉尾斗鱼)M. hongkongensis。其中以叉尾和圆尾较为常见,前者主要分布于南方,而后者多见于北方。尽管存在分布重叠,但叉尾斗鱼和圆尾斗鱼却十分容易区分。

顾名思义,这两种斗鱼除了颜色花纹存在显著差异外,一个尾鳍呈叉状,一个尾鳍呈圆形,而小蓝就是一条人工选育过的叉尾斗鱼。

小蓝之所以能在没有任何增氧设备的水体中安然生活数月,得益于它鳃腔内的一处特殊结构。和搏鱼、攀鲈等其他攀鲈目成员一样,叉尾斗鱼生活的环境大都是沿岸水草丛,以及淤泥底质的农田浅水等水流缓慢甚至是静水的水域。这样的环境意味着更少的天敌和竞争,但同时,也意味着空间和水体溶氧量会十分有限。

为了对抗长期缺氧的环境,叉尾斗鱼的鳃骨特化为花朵一般的鳃上器,其表面覆盖着布满毛细血管的呼吸上皮。这一结构形似迷宫,故又被称作迷鳃,而拥有鳃上器的鱼类,则被统称为迷鳃鱼。

不同于其他鱼类正常的鳃,通过迷鳃的血液会经由静脉回流到心脏,因此该器官的功能与陆生脊椎动物的肺类似,但必须保持其湿润。凭借这一奇妙的“呼吸器”,叉尾斗鱼可以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不过由于迷鳃结构复杂,挤占了鳃腔很多空间,所以用于水中呼吸的鳃因此大大萎缩,甚至不能满足鱼体存活所需要的氧量。因此叉尾斗鱼必须经常将头伸出水面吞吐空气,否则它们会因缺氧而“晕厥”,甚至“溺毙”——这也是为什么小蓝会出现在水面吐泡泡。

由于静水环境不同于流水,水质大多浑浊恶劣,为了保护己身不受病害侵扰,叉尾斗鱼还演化出一身厚实的鳞片和黏液紧紧包裹全身,看上去就像一个鳞甲森然的小将军。此外叉尾斗鱼抗逆性也十分出色,不仅对水中污染物耐受性极高,而且可以长时间自如生活在食物匮乏、空间狭小、气候炎热的恶劣环境中。于是经常会有人出差回家发现,缸里其他鱼团灭煮汤,唯独斗鱼生龙活虎。

尽管我在向养鱼新手推荐时,总会首推叉尾斗鱼,但我养斗鱼可不只是因为它好养,更多的还是因为它好看。野生的叉尾斗鱼体色大多为红绿横纹相间,大红配大绿在它身上不仅没有显得艳俗,反而相得益彰。而在水族箱饲养中,它们的绿色会逐渐转为耀眼的金属蓝色,红色则转变为鲜明的橙红色,因此叉尾斗鱼也称为“红蓝斗鱼”,南方一些地方则叫它“花手巾”。

和被称作“屎光皮”的高体鳑鲏一样,原产于我国的叉尾斗鱼由于颜值高、产量大,深受饲养者们的喜爱,因而也成为了“原生观赏鱼”的重要代表之一。不过饲养叉尾斗鱼的乐趣远远不止养在缸里好看这一点,更多的则是它独特的习性。叉尾斗鱼生性好斗,在繁殖季节里,两只发情的雄性斗鱼一旦相遇,便免不了一场恶战。

在大战开始前,斗鱼们会先像古代两军对垒一样“叫阵”:雄鱼首先会将身体弯曲,亮出体侧闪耀的花纹;紧接着它们会张大嘴,展示自己用于搏斗的厚实口唇;之后会将鳃盖打开,使自己看起来尽可能凶猛狰狞;与此同时,它们的尾鳍也会尽可能地展开,宛如孔雀开屏一般——往往尾鳍面积越大、张角越开的雄鱼,就越容易获得雌鱼的青睐。当恐吓无效后,两条鱼便会撕咬在一起,战斗不久便能分出胜负,失败的一方会带着一身的伤灰溜溜地逃走。

而高频率的争斗也让斗鱼获得了惊人的恢复能力,只要不是致命的伤势,哪怕鱼鳍全部破损,用不了两个月便又会重新长成原来的样子。不过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斗影响斗鱼的美观,通常人们会将它们隔开单养。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腹鳍外,雄性叉尾斗鱼的背鳍、臀鳍、尾鳍鳍条也会出现延长拉丝的情况,鱼友们称之为“爆针”。尾鳍爆针数目越多、越整齐,鳍条拉丝越长,则认为其品相越是上佳。在野外人们经常能捕到长丝飘飘的雄性叉尾斗鱼,或许是由于其尾鳍也具有形似网格的纹路,像极了佛教徒身披的袈裟,故而一些地方又称其为“菩萨鱼”。

除了饲养时欣赏斗鱼的夸示颇为有趣外,繁殖斗鱼同样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在交配成功后,雄性叉尾斗鱼会为它的宝宝构建一个与众不同的小房子——泡巢。巢穴由雄鱼制造的密密麻麻的气泡组成,整体漂浮于水面上。之后雌鱼便将鱼卵产于其中,静待孵化。在孵化过程中雄鱼会不吃不喝守护在一旁,驱赶一切可能的威胁,并在不断修补泡巢的同时,将掉落的鱼卵重新放入巢中。

小蓝便是在我的水族箱中繁殖出的子二代,只不过由于当时我育幼水平不佳,一窝兄弟姐妹就只剩下了它这一个独苗。此外,养熟了的斗鱼会出现极佳的互动性,在饲主喂食时会上浮至水面从手中接食,或是在饲主靠近时主动接近,并随着饲主手指的摇动而左右舞动。

事实上除叉尾斗鱼外,国内其余三种斗鱼的观赏价值同样很高,且都是原生观赏鱼中的热门。

例如部分圆尾斗鱼的尾鳍会呈现桃心状,其上点缀着星点般的荧光色斑点;又如黑叉的体型较大,夸示起来更有气势;再如香港斗鱼尾鳍的红色拉丝等等。不仅如此,最为常见的叉尾斗鱼还出现了类似泰国斗鱼的人工选育,培育出了许多观赏品系:如最常见的以蓝色为主的“蓝叉”品系,白化的“白兔”品系,通过杂交等手段培育的、没有横纹的“火焰”品系,甚至纯蓝色的“无纹”品系。小蓝便是一条无纹蓝叉尾斗鱼。

然而和野生泰国斗鱼一样,人工种群的繁盛背后,却是很多野生鱼类种群面临的共同问题:栖息地消失和环境污染。此外中国斗鱼们还面临着农田被进一步开发的威胁,包括农药的使用和农田硬底化。农药会使农田里的生物大量死亡,硬底化则使食物的获取变得更加困难。想到这些美丽而顽强的小鱼们未来该何去何从,我把目光投向了办公桌上的小蓝。小蓝和之前一样慢悠悠地浮上水面吐了一个泡泡,又重新沉入水底。

UUID: f250ba95-8660-4c0e-98a1-929c4f4d4f4e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6-04_这种生命力逆天的鱼,我看看谁能给养死?.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8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