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贪吃的人类终于对这个观赏植物下手了

来源: 吃货研究所

发布日期: 2020-06-04

本文讲述了西红柿从观赏植物到成为家常蔬菜的历史,以及它在不同地区的名称和多样化的食用方式。

天气转暖,西红柿越来越甜的日子也近了。蔬菜大棚的推广虽然能让我们一年四季都吃到各种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西红柿,但印象中还是觉得小时候吃的那种酸酸甜甜咬开一口汁水顺着手流下来的西红柿最好吃。

西红柿有太多太多的名字,在北方很多省市它叫“洋柿子”、“洋辣子”或“洋柿柿”;在江苏一带它也叫“红茄”;福建、贵州、内蒙古的人们叫它“红柿”;还有云南人常常叫它“毛辣茄(角)”。除了这些接地气的名字,西红柿还有好多文绉绉的雅名,什么“状元红”、“五子登科”、“寿星果”、“喜报三元”等等。

我们现在吃的西红柿起源于南美洲的厄瓜多尔南部安第斯山脉地区和秘鲁北部,它的老祖先是野生的醋栗番茄,至今南美还有大面积野生种的分布。西红柿在经过漫长的原始人类采摘食用后,于公元前七世纪左右被纳入人工驯化的行列,又经过大航海时代,于十六世纪来到欧洲,接着又相继传到世界各地。

西红柿在刚传入中国之初的明清时期,也面对了相似的处境,因其绿叶葱葱、姿态曼妙,果实红艳喜人,也被视为园艺观赏植物。这些高颜值的果子,生着圆圆满满的形态和大吉大利的颜色,太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胃口,富贵阶层都流行将其“植之园圃”,以至于当时的资料记载都将西红柿归于“花属”。

不过说实话,西红柿真是个争气的好蔬菜。作为喜温性蔬菜,它最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是20~25℃,喜水喜光,适合在中国大部分地区自然生长。经过长期自然与人工筛选,西红柿新品种不仅适应性越来越强,还生出了诸多有助于传播推广的天赋:比如根系发达,不仅不挑土,还不抢地;繁殖力强,特别利于人工选优杂交。

西红柿在中国传播初期,它的食用就不仅仅限于直接生食,光有记录可查就有很多在现代人看来有点怪口味的加工食用方式。比如在康熙年间的《台湾县志》中就有“蜜糖以充茶品”,或《凤山县志》中“乾者合槟榔食之”,或“清脆时以盐醋捣之”等等。

抛开大厨名家的菜谱,西红柿的亲民还体现在它怎么做都好吃的特质上。中国人学做的第一道菜,十有八九都绕不过西红柿炒鸡蛋。生病时,一碗西红柿蛋花汤是很多人没胃口时候的首选。更别提贵州的红酸汤,勾走了多少人的魂儿。以之为基础,西红柿逐渐成为了中国人家常蔬菜中的黄金配角。

UUID: 34e7f6fe-124e-4338-ac82-aab255acd36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物种日历公众号-pdf2txt/2020年/2020-06-04_百年前,贪吃的人类终于对这个观赏植物下手了.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