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的伦敦,依旧延续着深冬的潮湿阴冷。元旦刚过,踩着残冬的尾巴,我和余天一造访了座落在伦敦西南郊的邱园(Kew Gardens)。这里是植物爱好者们向往的圣地,收藏种类之丰堪称世界之最。在邱园的小径上,我见到了和我一样身在异乡的蜡梅和山茶,亲切感顿生。但最吸引我的,还是远处林下的明黄色小花,它的色泽比蜡梅还要鲜亮耀眼,令人见之恍若置身春天。
这种精致可爱的明黄色小花叫做冬菟葵(Eranthis hyemalis),是毛茛科菟葵属多年生的草本块茎植物。它原产于欧洲南部意大利、保加利亚、巴尔干半岛等地,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林下。由于花型美丽、适应性强,冬菟葵逐渐被人们当作观赏园艺植物引种和栽培。作为冬末春初最先绽放的植物之一,在欧洲各地的一些早春花坛或林下地被中,都能见到它的倩影。
菟葵属的拉丁学名Eranthis,来自希腊文'Er'和'anthos',意为“春天的花”。新年甫至,冬菟葵就已迫不及待地从林下次第钻出,无惧凛冽寒风和残存冰雪。刚破土时的花葶,像是垂首的向日葵,还不曾引人瞩目。在低垂的花葶顶端,有一层嫩绿色“萼片”紧裹着,这其实是它的叶状苞片,用来保护脆弱的内部结构。随着植株的生长,它的叶状苞片又会舒展成一件深裂舞裙,像叶片一样承担起光合作用。
当早春温煦的阳光投射到林下,绽放的冬菟葵如同流光溢彩的金碗,看上去耀眼夺目。你可不能将这些鲜亮明黄的“金碗”称为“花瓣”,它们其实是发达的萼片。菟葵属植物的花瓣退化,硕大鲜亮的瓣状萼反倒比其貌不扬的退化花瓣更为惹人注目。
不畏霜雪、迎寒绽放的冬菟葵,是欧洲最早的报春信使,然而,这些美丽的林下精灵生命周期十分短暂。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生长特性,将这类植物称作早春类短命植物。它们大多具有株型紧凑矮小、花色鲜艳美观、叶片不舒展甚至肉质化的特点,以适应冰冻、干旱、低温、寡照等恶劣的自然条件。
由于对生境的长期适应,多数早春类短命植物具有比其他植物更高的光合作用效率。作为欧洲最早的报春信使,冬菟葵在利用宝贵的早春阳光上有着自己的独特技能。它不仅利用叶状苞片进行光合作用,还采用爆发式开花的方式:它的萼片会在天色阴暗时收拢,在阳光明媚时打开,与传粉昆虫的访花高峰期一致,可以提高成功授粉的几率。
在寒冷萧瑟的欧洲早春,冬菟葵以最早的花期、精致的株型、鲜亮的色彩,深受人们的喜爱。
但是在欧洲人眼中,这种柔弱可爱的小花却是危险可怕的毒物,令人联想起乌头。冬菟葵的数枚轮生叶状苞片与乌头属植物的叶片相似,加之花期较早,故而被称作“Winter aconite”(冬乌头)。尽管冬菟葵全株有毒,但它的毒性却与乌头不同。冬菟葵所含的蟾蜍甾烯类属于强心苷类化合物。误食少量的冬菟葵,就会导致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呼吸困难等中毒症状。严重中毒还会导致心脏骤停。
然而,有毒的春季美花可不只有冬菟葵,雪片莲、铃兰、洋水仙、风信子、郁金香等皆有毒性。所以说,观赏植物观赏即可,千万不要把“赏心悦目”等同于“人畜无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