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10月11日,长春已经入冬了。在这座北方城市里,原本准备猫着过冬的人们却有些蠢蠢欲动,似乎在等待着什么。一则消息在人群中快速传开。这一天,长春市政府作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决定,把一种长春市民喜欢的观赏花卉定为长春市“市花”——它,就是君子兰。
君子兰作为长春的市花,其实毫无悬念。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春人对君子兰的热爱,可以说比中国其他任何一个地方都要来的热烈。株型漂亮的君子兰是著名的观赏植物。君子兰天性耐阴,非常合适家庭环境;其叶片光洁,相互对生成凤尾状;君子兰的花期在冬春,此时能在天寒地冻的北方能看到颜色如火如荼的花朵,的确让人惊喜。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长春街市上逐渐出现自发交易君子兰的市场。长春的君子兰爱好者众多,君子兰在当地不但养得好,还被人培育出了很多优秀品种。一些品种叶型宽大厚实,花色艳丽奔放,果形圆如宝珠,令人们趋之若鹜。好品种自然要对得起养它的人。君子兰生长周期慢,叶片质量好、数量多的个体要花费栽培者很多的时间。于是在君子兰交易市场中,那些品质优秀的成年个体,很容易卖出高价格。
在八十年代的中国,作为盆栽的君子兰属于奢侈之物。当时,普通人一个月工资只有四五十块钱,而一盆君子兰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五六块钱。这样的价格并没有让人却步,在1982年的长春君子兰市场里,一株品相好的君子兰可以卖到上百块钱。君子兰不断攀升的价格也让政府警觉,为了避免市场炒作,长春市政府对君子兰的价格作出限制,规定市售君子兰的价格不得高于两百元。君子兰之热暂时缓和。
不过1984年的“市花”消息还是让很多人有些按耐不住。在君子兰被评为“市花”后,长春市号召发展“阳台经济”,即把君子兰作为长春市的经济产业,从家家户户的阳台开始,做到面向全国。此举一出,原本已经天寒地冻的长春像一口即将喷发的火山,憋足了力气。
实际上,在中国如此大热的君子兰,原产地却是在遥远的非洲大陆。
1823年,英国人鲍维首先在南非发现了垂笑君子兰,他将其带回英国栽培于英格兰北部的私人花园中;1828年,英国植物学家约翰·林德利将这种君子兰发表为新种并命名为Clivia nobilis。1846年,同样是在南非,里格尔发现了一种新的君子兰,它的花朵与之前花朵下垂的君子兰不同。新种的花朵大而开展,拥有艳丽的朱砂红色,所以被命名为C. miniata,其种加词正是“朱砂红色”的意思。
1854年,大花君子兰与垂笑君子兰被带到了日本。根据君子兰模式种垂笑君子兰的种加词“nobilis”为高贵高雅之意,东京理科大学的教授大久保三郎将其取名“君子兰”。1932年,传入日本的君子兰被带到了中国长春——日本人扶持的伪满洲国的宫廷所在。之后随着东北被解放,旧时养在伪满皇宫里的君子兰开始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中。
在长春最早出现的君子兰品种,是曾经伪满时代的老花工从公园展览室里留存下来的。
建国后,老花工把自己保存的君子兰捐给了长春胜利公园,并以“大胜利”之名来庆祝人民的伟大胜利。此后,长春民间也有很多人培育株型漂亮的君子兰。长春客车厂的木工师傅培育出了宽圆长叶型个体,后由护国寺普明和尚选育为品种“和尚”;长春市东兴染厂职工根据“和尚”,育成了宽圆短叶型品种“染厂”;沈阳君子兰花友发现了叶片宽圆而叶尖急尖的“雀兰”。
这几大品种群以及最初由“大胜利”选育得到的矮生种“小胜利”一起杂交,形成了如今具有我们本土特色的君子兰品种群。
如今,君子兰已经走下神坛,不再是人心之上的逐利之物。君子兰的花期为冬春之交,正是我们的农历春节之时,一盆红肥绿瘦的君子兰装点在家中,顿时增添了节日的氛围。君子兰因此成为最重要的年宵花之一,在年末红火的花市里,它依然是人们的心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