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选出世界上最丑的动物,你会选哪种呢?可能每个人对于“丑”的定义不同,给出的答案也会不同。但是在历史上唯一一次关于最丑动物的票选中,一种叫做水滴鱼的动物脱颖而出,荣登榜首。水滴鱼,学名Psychrolutes marcidus,属于隐棘杜父鱼科(Psychrolutidae),生活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和塔斯马尼亚附近水深600~1200米的深海海域里。
虽然不少人对水滴鱼的大名有所耳闻,但其实我们对这个物种还知之甚少。水滴鱼的英文别名叫做Blobfish,blob的字面意思就是“难以名状的一团”。不过,这也反映了人们对它一个重大误解:水滴鱼长的就是我们看到的照片上的样子。
水滴鱼生活在深海中,那里的压强是陆地的100~200倍。和其它深海生物一样,为了适应深海生活,水滴鱼演化出了一整套的适应机制。
它们没有很坚硬的骨骼,肌肉含量很少,身体更多是由一些密度比水小的凝胶状物质构成,这样才会有更好的韧性,承受住海底巨大的压力。水滴鱼也没有鱼鳔,因为充满空气的鱼鳔在深海会轻易被压碎,成为一种自杀式的器官。这些身体特性能帮助水滴鱼很好地适应深海的生活,但当它们离开深海来到陆地上的时候,一切就会变成灾难。
因为压强急剧改变,而它们又缺少骨骼和肌肉,所以水滴鱼才像在出水后被拍到的那样,化为“难以名状的一团”。所以说,虽然“证件照”被人到处传,但离开深海的水滴鱼并不是“水滴鱼”真正的样子。
虽然科学家目前还没有拍摄到活着的水滴鱼,但他们相信,在深海,水滴鱼会和我们在陆地上看到的样子完全不同。科学界推测,在深海,它们保持着正常鱼的身体形态,而不是软绵绵的一团。水滴鱼会潜伏在海底,不经常游动。
这一点也可以在水滴鱼的近亲,变色隐棘杜父鱼P. phrictus在水底的样子得到印证。实际上,不幸被曝光“丑照”的水滴鱼,日子过得并不好。随着近海的渔获量越来越少,人类已经将捕鱼重心逐步转移到更深的深海。不善运动的水滴鱼经常沦为深海捕鱼的牺牲品。很多科学家也推断,水滴鱼的数量已经明显下降,很可能已经属于濒危物种了。
而且,离开深海的水滴鱼,既不能人工饲养,也不能作为食材(就算能,大概很难有人愿意对这样一团黏糊糊的“史莱姆”下口吧),被捕捉后只能白白陪葬。
水滴鱼身上仍有很多未解之谜,人们目前仅对它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远房亲戚们有一些了解——水滴鱼所属的隐棘杜父鱼科目前一共有9个属40个物种被发现。这些物种共同的特点是都长着个大脑袋,喜欢栖息在水底。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变色隐棘杜父鱼(P. phrictus),也叫做Blob sculpin。之所以出名,一个原因是Blob sculpin在很多地方都能被找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科学家们通过它发现了隐棘杜父鱼科鱼类与众不同的特点——这类鱼的雌鱼在产卵后会守护在鱼卵附近,直到幼鱼孵出为止。所以不得不感叹,虽然人家长得“丑”,却是非常尽职和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