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整理癖对面坐了一个弃疗患者……这种分类,也存在于对电脑的使用中。负责医药和健康内容的主笔Odette会把所有收到的邮件分门别类地放进几十个文件夹中,电脑桌面干净得只剩回收站以及高清桌面大图。而此时,酷炫科学娘窗敲雨的邮箱里有13056封未读邮件,电脑桌面已经满屏到放不下了。我自己也是一个整理癖——衣柜里的连衣裙都要分色系挂好的那种。
每次前去找主笔Ent讨论稿子,我都会看见他缩在书、纸、酸奶、零食、小东小西和数据线堆成的小山后面若无其事地打着字。而我经常一边讲话,一边强迫症一般神不知鬼不觉地开始收拾起对方的办公桌。
像我这样的整理癖患者,和完全弃疗的混乱星人,似乎永远无法在工作乃至居住环境问题上达成一致。
早在1983年,MIT斯隆管理学院的教授托马斯·马龙(Thomas W. Malone)就依据工作习惯,把人们分成两类:一类是“整理者”(Filer),喜欢把东西分门别类放好,收捡得整整齐齐、有条不紊;另一类是“堆砌者”(Piler),倾向于将东西以看似无序的状态堆起来,回避繁重的整理工作。实际上大部分人的习惯处于两种极端之间,但这两种类型依然很好地展现了人们处理环境和信息模式的多样性。
这两种人真的没法互相理解吗?究竟为什么而整理,为什么而弃疗呢?我从编辑部的同事们开始,进行了一些小小的研究。整理癖:整理是为了掌控人生。即使观感上变化不大,光是把东西理一遍,这个过程就让我很开心,相当于心灵spa吧,理完以后神清气爽。将一切收拾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仿佛是一项每人都必须要习得的美德。随随便便一搜索,就有各类教你收纳、归类和整理的文章。
日本作家、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百万册,甚至把整理上升到了人生高度,“找回人生决断力”,在整洁的环境里“度过光辉闪亮的每一天”。
现实中的收纳整理主要有两个实际目的。其一是“清理”,保持干净宽敞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留出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而不是被杂物淹没;其二是“索引”,能够迅速地让人们知道哪些东西存放在哪里,需要一件物品的时候该去哪里寻找。把办公桌上的书和文件归类放好,和把自己电脑和桌面的文件夹清理整齐,都有这样的效果;过多的未读邮件,满桌子的纸张和文具,都会多多少少阻碍人们寻找的过程。
混乱的环境会占用人们的视觉资源,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降低人们完成思维任务(例如解题)的效率;工作环境对于人们的影响也有区别,更加尽责、专注的人,受混乱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大。
而办公室里的魔鬼毫无疑问是各类书籍文件和其它纸张——根据美国一个专业整理者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rofessional Organizers)的调查,美国工作者平均每人每周会在寻找文件上花掉4个小时以上。
由此看来,对于高度组织化、流程化的工作而言,整理的确是必要的。不过,真正养成了收纳、整理习惯的人们,未必都是为了工作效率、生活方便。很多收纳整理其实是出于心理因素:用整理来消除失控的焦虑。邮箱里响起工作邮件的通知,会让大部分人血压升高、脉搏加快,而其中一部分人在收到邮件时马上点掉归档,焦虑便会显著减轻。
此外,整理还有一个现实诉求是对外的:干净整洁的工作空间,能给同事和老板留下良好的印象,也有助于日常合作。将一切收拾得整整齐齐、有条有理,仿佛是一项每人都必须要习得的美德。随随便便一搜索,就有各类教你收纳、归类和整理的文章。日本作家、整理达人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全世界范围内畅销数百万册,甚至把整理上升到了人生高度,“找回人生决断力”,在整洁的环境里“度过光辉闪亮的每一天”。
然而,即使有这么多好处,整理和收纳也并不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挂钩。果壳编辑部里干干净净和乱七八糟的工位上,生产着同样优秀的内容;被杂物淹没的主笔们,写起文章来却是条理清晰、逻辑清楚。这是不是意味着凌乱也自有其优点?弃疗者:牺牲整洁是为了更好地创作。
几乎所有对整理弃疗的人,都有一个主要理由:整理是一件麻烦的事情。这种麻烦不仅体现在整理花掉的时间上。不管是文件归档,还是杂物收纳,都是一项耗费脑力的过程,而许多人无法从这样的辛劳中获得正反馈。实际上,许多看起来不擅整理的人,往往也有自己的策略。许多人将办公桌作为“缓冲区”,把新来的或者常用的东西放在一臂可及之处;另外一个作用则是“提醒”,摊在那里的文件相当于一个代办事项的列表。
混乱的环境也并没有那么糟糕。虽然前面的研究表明,混乱的环境对于计算、逻辑、注意力等任务有负面影响,但是却能启发创造性、发散性的工作。明尼苏达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凯思林·沃尔斯(Kathleen D. Vohs)于2013年在《心理科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邀请了188名被试来参与一个“消费者调查”。被试分成两组,在不同的环境中,从菜单上选择自己喜欢的菜。
研究发现,在整齐的环境中的顾客,选择相对保守,倾向于“营养”“健康”;而在混乱环境中的顾客,则往往青睐标着“新”的产品。
整理癖和弃疗患者,如何愉快相处?那么,到底是整洁的环境更有利于工作,还是放飞自我、选择混乱到底?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道理,不过最重要的可能并不是环境乱不乱,而是你和环境的混乱能否好好相处。英国艾克赛特大学心理系的研究人员也做过一个工作环境相关的实验,让被试在不同的办公环境中完成简单的任务。这看起来设定和前面的办公效率实验差不多,然而这一次,他们更加关心被试的心理状态。
整理癖患者最焦虑的并不是乱,而是“自己无法整理”的乱(例如公共区域);让弃疗患者最头疼的也不是环境本身,而是像游识猷说的那样,“东西整理之后反而找不到了”。所以,根本而言,还是一个人对于环境的“自主”,决定了一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舒适度。对于每个人而言,如何利用特定环境为自己带来的优势,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不管是整理癖还是弃疗患者,都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以及亲密相处之人)的习惯,并与可能的焦虑和平相处——这才是最厉害的“人生整理术”。而下一次,像我这样的整理癖患者,踏入了堆积如山的弃疗患者领地,也不妨换个思维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