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涛翻滚、海流湍急的非洲大陆南端,有一个酷似鹰嘴的好望角,把印度洋与大西洋航线断然“劈开”。好望角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自古以来就是航海史上好望不好过的地方,被称为“船员的坟墓”。
我国也有一个“好望角”,也是两船碰撞海事频发的海域,它就是成山头外的成山角。成山角北临渤海,东南临黄海,像一把尖刀直插在两海之间,主航道距成山头仅5海里,是黄海船北上、渤海及大连船南下的必经之路。这里崖险、水深、流急、浪恶,且多大雾和大风,过去事故频发,遇难的船舶数不胜数,流传着“船过成山头,十个舶公九个愁”的谚语。航船每次路过这里,值班驾驶员都高度紧张。
成山角附近海域气象条件不好,是黄海海区大风日数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国沿海多雾地区之一,素有“雾窟”之称。此海域航道窄,船只不论是北上进入渤海,还是南下,都要在成山角这里转弯。一旦遇大雾,视程不好,就容易发生碰撞事故。
为使航船顺利航行,世界各地都建有无数灯塔。成山头也不例外,这里的灯塔已经为成山头的一处风景。成山头灯塔位于成山头呷角,是我国最早的古灯塔之一,而且遗址仍在,历史悠久,颇负盛名,被航海者誉为“黄海之光”。
早在公元7世纪,山东高角已成为近海航线的必经之地。杜甫在《后出塞》诗中曾写道:“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为指引过往船只,当时的人们在靠近海边的山顶上,垒砌石堆,竖立标杆,白天高挂布幡,夜间悬点灯火。可以说,成山头是我国近海航路上最早、最重要的导航标之一。
1821年,人们在成山头架起木杆,其上置铜盆贮油膏,晴夜通宵燃烧,为航海助航。然而,这种萤火之光挡不住狂风的吹袭。1864年,人们又建造了一座高达6米的灯塔,四角用花岗岩砌起,外形酷似一个瞭望台。在露天的台顶高处架着横梁,横梁上放着一个很大的铁盘。每逢黑夜降临或是海上起雾、刮风之日,便在铁盘里架起木柴,燃起大火,渔民能借助那通红的火光,调整航向,平安返回。
往后,英国殖民者在成山头建了一座近20米高的灯塔。解放以后,成山头灯塔得到重修。从海面上望去,白色的石砌塔楼朴实典雅,好像一座欧式古城堡。圆形的灯塔拔海60余米,灯光射程20多海里,还设有无线电指向标为来往船舶导航。
晨雾里,一声声沉闷的笛声响起,那是被渔民称作“海牛”的巨型雾笛发出的。它向远航的船只报告:不要靠近,这里有湍流、险浪与暗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