擂台问答
极光为啥多是绿色的?
2019-01-22
以下文章来源于百科全书不知道,作者肖亦辰
郑永春
擂台PK赛
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擂台启动以来,全国各地一拍二记三问来稿包罗万象,我们的科普擂主也见招拆招。今天开始,我们筛选一些精彩照片和问答,分享给大家!今天登上擂台的是——擂主攻擂一拍
拍摄时间:2018年2月5日
拍摄地点: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斯
作品名称:极光幻影
摄影作者:肖亦辰(13岁,北京八十中)
摄影辅导:摄影教师-王景虎
拍摄工具:尼康D7200
每一座科普基地,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是一部发现世界的镜头!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课堂,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发起,北京科委科普资金支持的青少年科普摄影活动,旨在鼓励更多青少年透过镜头,发现未知的科学世界!
在美国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地区,每年冬天是观看极光的最好时间。我们每天晚上十点钟到达极光观测点,当极光出现在天幕中的时候,整个夜空是绿色的。极光像一条彩带在夜空中飘荡。
1.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
2. 为什么极光发生在两极?
3. 极光为什么大多是绿色的?
擂主回复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
答:在地球上人烟稀少的极地地区,夜空中时常会有璀璨壮丽、千变万化的美丽光带划过,人们将这些光带称为极光。出现在北极的,人们称它为北极光,出现在南极,则被称为南极光。科学家们一般认为,极光的形成与太阳的活动、地球磁场以及高空大气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太阳是极光之源。太阳是一颗不断放射出大量光和热的恒星。
在太阳内部巨大的压力和极高的温度条件下,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这两种元素发生了复杂的核聚变反应,反应过程中的质量损耗,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并产生出强大的带电粒子流。这些带电粒子以极大的速度射向空间,当它们抵达地球时,与地球大气层外围稀薄的气体分子发生碰撞,就会产生发光现象。
太阳活动有周期性的高潮,并在高潮的时候出现太阳耀斑的大规模爆发,这时,太阳发射出的带电粒子流格外强大,激起的极光现象也格外壮丽。因此,太阳活动的强弱和极光出现的频率有很大关系。耀斑爆发时,太阳黑子也会增多,有人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个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时,往往在20至40小时以后,地球上就会发生极光。
为什么极光发生在两极?
答:地球内部的流体运动产生了强大的地磁场,从太阳上飞过来的带电粒子流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磁场的影响,就会以螺旋形的运动方式飞向两个磁极。地球的磁层,实际上是用地球磁场的磁力线编织起来的保护伞,它包裹着整个地球,保护着地球上的生物,使它们免受太阳风粒子的袭击。
不过这张网并非想像中那么结实,在南北极的上空就出现了较大的间隙,使得一部分太阳风乘虚而入,进入了地球磁场的磁尾,这就是为什么极光现象多被控制在两极地区的上空。
极光为什么大多是绿色的?
答:我们知道,太阳中的带电粒子流和地球大气层的气体发生碰撞,就会产生极光。大气层的中不同气体成分在带电粒子的作用下,发出的光的颜色各不相同,所以极光才会绚丽多彩。可是,绚丽的极光还是以绿色多见,这又是为什么呢?
高层大气中的分子或原子,在被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激发后,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大气中气体成分虽多,但仍以氮气和氧气为主,二者的总和占到了地球大气层的99%,因此决定极光颜色的主要就是氮气和氧气。氧原子有8个电子,不同轨道上的电子具有不同的能量,离原子核越近的轨道,电子的能级越低。在正常状态下,氧原子的电子处于最低能级,即电子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运行。
然而,当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撞击地球大气层顶部的氧原子时,内层电子就能从中获取能量,跃迁至能级更高的轨道,这种状态叫作激发态,是极不稳定的。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很容易回到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上,并将此前获得的能量重新释放出来。而释放能量的方式有很多种,主要分为辐射跃迁和无辐射跃迁两种。辐射跃迁就是指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无辐射跃迁就是不会发出光子,而是通过碰撞等形式将能量传递给其他分子或原子。
在距离地面10万~15万米的高空中,被激发的电子在回到靠近原子核的轨道之前,还可以逗留在一个亚稳定的状态(第一激发态),并放出绿光。在距离地面15万~25万米的高空中,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只够它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没办法跃迁至更高的能级,那么,电子在回到靠近原子核的轨道时,会发出红光。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等海拔的地方(60千米~150千米),极光多以绿色为主;在高海拔的地方(150千米以上),极光多以红色为主。
极光是一种十分美丽的自然现象,笔者周围就有这样的摄影爱好者,他们每年都会远涉重洋,到极地荒漠去亲近自然,留下极光绚丽多彩的画面。相比摄影师,科学家们更感兴趣的,是极光背后的秘密,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变化的,这一谜题一直吸引着科学家前往探索,直到谜底被彻底揭开的那一天。
郑永春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
青年科学家社会责任联盟理事长
科普中国形象大使
科普基地百科
国家天文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成立于2001年4月,总部设在北京。建有光学天文、太阳活动、月球与深空探测、空间天文与技术、计算天体物理、天文光学技术、天体结构与演化、FAST重点实验室等八个院重点实验室,并与二十余所大学、科研机构或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联合研究中心或实验室。
国家天文台负责调试和运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运行和维护国家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拥有2.16米光学望远镜、2.4米光学望远镜、50米射电望远镜、40米射电望远镜、25米射电望远镜、1米太阳塔等一批天文观测设备。
欢迎大家参加科普·摄影·百科问答大擂台活动!每一座科普基地,都是一部百科全书。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是发现世界的镜头!欢迎好奇的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一拍、二记、三问,透过百科镜头,记录多彩自然世界,带着科学奇妙问号,闯关科普基地问答大擂台,PK科普名家擂主!活动详情,关注百科全书不知道微信公号!
本活动为北京市科委科普资助项目
科普·摄影·百科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北大街17号
邮编:100037
电子邮件:2478887625@qq.com
电话:010-88390755
联系人:王老师
好看3阅读原文闯关科普·摄影·百科擂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