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有些人具备与众不同的能力,他们是天生的超级人类。超级人类是天生的?听起来是让人很难接受的宿命论,但是从某种角度讲,这似乎是事实。我们都知道,遗传信息是通过基因的复制翻译传给下一代的。然而,基因复制是个巨大的工程,这一过程难免会出现差错。在某种条件下会出现碱基对组成或排列的改变,进而影响到蛋白质的表达,这就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些许变化。
有一些会导致严重的先天疾病,不过,另一些反而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超能力”……
从小到大的体育课上,总有那么一群人跑的比你快、跳的比你远、力气比你大。你拼命的锻炼仍然追不上他们的脚步。这时候不妨安慰自己,可能真的跟先天基因有关。来认识一下ACTN3基因。它算的上是基因家族里的网红了。不仅被科学界详尽的调查,还受到了体育界与媒体界的热捧。被赋予了“冠军基因”“爆发力基因”“运动基因”等形形色色的称号。
简单的说,ACTN3负责编码表达构成人体肌肉纤维的蛋白质,可以为人体提供爆发力。ACTN3就是大力水手先生的“菠菜”。我们的肌肉通常混合了两种肌纤维,分别是:爆发力不够,但持久度强的I型肌纤维(慢肌纤维);用于肌肉急速爆发的II型肌纤维(快肌纤维)。不同人体内,两种肌纤维的数量和强度存在差异。ACTN3基因所编码的肌动蛋白(α-辅肌动蛋白-3),恰恰是构成II型肌纤维的关键组成部分。
根据ACTN3基因是否发生突变,可将其细分成三种基因型(RR、RX与XX)。其中,RR型编码正常,可促进肌动蛋白质的生成。因此体内为此基因型的人们在短跑、举重等需要瞬时爆发里的运动上会更有优势。足球运动员中携带ACTN3RR型基因的概率要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然而,在约1/5的欧裔和亚裔人口体内,ACTN3基因会产生无义突变,使蛋白质变短,导致α-辅肌动蛋白-3不足。
这会削弱肌肉传输力量的能力,即使努力锻炼也很难弥补这一差距。这就是为什么活跃世界顶级田径赛场的,往往是非洲裔运动员,真的是种族天赋。当然,遗传学错综复杂,ACTN3基因绝非唯一影响运动的因素。但可以肯定的是,犯懒的朋友们肯定对它青睐有加,因为终于有正当的理由可以不去运动了。
小编有位同事,不管头天加班到多晚,第二天绝对准时准点、神清气爽的出现在你面前。
干劲十足的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前,还会对着你的黑眼圈嘘寒问暖一番。这种人不……拿年终奖谁拿啊!同样都是晚睡早起,怎么差别这么大呢?我们继续从基因角度来找找原因,他们很可能属于“短眠一族”。睡眠在很大程度上由两种机制调控,一是调节昼夜节律的生物钟,二是体内状态平衡机制。二者共同影响着睡眠的时间点、长度、质量等。人体内生理活动会受到生物钟调节。
在这两套调控机制中,一个叫DEC2的基因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它的表达受到生物钟的调节,表达出的蛋白质能够反过来抑制生物钟的核心调控元件,进而影响人的睡眠时长。2009年,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对一些“短眠者”的调查中发现:这类人的DEC2基因出现了微小的突变,会影响到正常睡眠机制。一般情况下,DEC2通过控制食欲肽的水平影响进食和睡眠节律。
食欲肽就是下丘脑泌素,具有高度兴奋作用,能让人们在白天保持警觉清醒。在夜间,DEC2基因可以通抑制食欲肽来降低你在晚上的警觉性,保证你顺利入眠。然而基因突变削弱了DEC2控制能力,导致过多食欲肽产生,引起这些“短眠者”醒着的时间延长。
距离一个亿的小目标,差的仅仅是个基因突变?必须提醒大家,单纯喜欢熬夜的夜猫子跟真正的“短眠者”可不是一回事。
夜猫子即使再晚睡,也必须通过足够睡眠来清理代谢毒素,以修复损伤细胞,否则健康状况和生命品质会大打折扣。DEC2基因突变的人们却并非如此,他们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休息大脑的目的。他们能更有效地清理身体内的“垃圾”、重新充满活力,而不会影响到大脑的精神状态。这才是“短眠者”真正厉害之处。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规律的作息、早睡早起才是保证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正道。否则……
百毒不侵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来自阿根廷圣安东尼奥-德洛斯科夫雷斯的居民或许可以稍微解答你的疑惑。砷化合物是一种致命毒物,其中最著名的代表当属三氧化二砷,也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砒霜。上至武林绝顶的高手,下至目不识丁的贫民,这种毒药几乎是人手一份,是杀人越货必备良药……咳咳,扯远了。砒霜向来一击毙命,从未失手。不过在地球另一面的阿根廷德洛斯科夫雷斯,情况却匪夷所思——这里的居民完全不惧怕砷毒!
调查显示,该地区山泉水的砷浓度极高,比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浓度上限高出20倍,然而当地人好吃好喝,生活一片祥和。不仅如此,在当地出土的距今约有7000年的木乃伊也表现出较高的砷含量,说明该地区的居民很可能从上古时代就开始接触这种有毒物质了。AS3MT基因可能是这个奇迹的创造者。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研究人员对当地人基因进行了调研,发现大约四分之一人口的AS3MT基因携带了突变。
砷的代谢过程是个复杂的机制,目前仍有很多学者在持续研究,其中一个模型可以简单的这样概括:砷一甲基砷酸(MMA)强毒性二甲基砷酸(DMA)弱毒性。这个过程是由甲基转移酶催化的,大多数人都撑不到第二个阶段。而当地居民体内发生的基因突变,能合成砷甲基转移酶(AS3MT)代替甲基转移酶。
砷甲基转移酶(AS3MT)的催化作用极强,可迅速催化一甲基砷酸(MMA)变为二甲基砷酸(DMA),再排出体外,使人体免受砷的毒害。这是人类适应毒性化合物的第一个证据,仅仅是这样,也足以窥见——基因突变或许能把人类的极限提高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
看了上面的花式超能力,你是不是也有点羡慕了。不过,基因突变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后天的努力,千万别把基因没有突变当做不努力的借口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认真的去发掘,每个人都能找到与众不同的“超能力”。基因突变或许会带来不幸,也或许会带来超越常人的力量,如何合理的运用自身的优势去提升自己、帮助他人、改变世界,才是最重要的。毕竟,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