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绘画种类繁多,除了《画说科技史(之四)——朝宗两宋(上)》中介绍的《清明上河图》《耕织图》等名家大作,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绘画作品,如花鸟画、风俗画和界画,其中也藏着很多与古代科技有关的故事。
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几位研究人员在北宋的一幅名画中有了惊天发现——他们发现了迄今我国最早的杂交鸟的形象。北宋名画如何帮助了科学家?这还得从宋徽宗说起。
绘有杂交鸟的是宋徽宗的御题画《芙蓉锦鸡图》,现藏故宫博物院。画面的主体绘有两枝芙蓉和一只锦鸡,右上方绘有两只蝴蝶,左下方绘有几株菊花。右侧中上及右下有宋徽宗的题诗、落款和钤印。此画虽有宋徽宗御题,但据著名书画鉴定专家徐邦达鉴定,该画并非赵佶亲绘,而是画院中高手所作。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利用了动物的杂交优势,比如公驴与母马交配后生的骡子,融合了马和驴的优点,既有耐力又有力量。战国末年成书的《吕氏春秋》就记载,赵简子非常喜爱他的两匹白骡。可见,春秋时期已出现了骡子。不过,我国动物杂交的最早图像,便是北宋的《芙蓉锦鸡图》了。
在隋唐、五代部分,我们谈过敦煌壁画中的立式纺车,也捎带提了一下北宋王居正的《纺车图》。敦煌壁画中的立式纺车年代早,画得并不清晰,也不够准确,到了宋代,才出现了几幅栩栩如生的纺车图像,它们都可以归到风俗画的范畴。我们不但得以一窥那时的纺织机具,还能体察画中表现的家庭生产劳作关系。
宋代不但出现了后世流传广泛的卧式手摇纺车,还出现了高效的脚踏五锭纺车。卧式手摇纺车的图像,最早出现在山西高平开化寺的北宋壁画中。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壁画,完成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距今近1000年,壁画面积近90平方米,是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宋代寺观壁画。
花鸟画、风俗画都很常见,那么,什么是界画呢?所谓界画,顾名思义,是指画师作画时使用界尺引线,这样可以画出均匀笔直的线条。显然,界画主要用于描绘亭台楼阁或者舟车这类器物。界画起源很早,到唐代已经成熟,比如曾被央视“国家宝藏”栏目隆重介绍的唐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就是典型的界画。雄伟的“三出阙”(一母阙,二子阙)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闸口盘车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有关该画的创作年代,有必要交代一下。因为在画卷上有楷书“卫贤恭绘”的落款,故过去认为这是五代南唐画家卫贤的作品。后来有专家认为该题款是后来重填,无法肯定其为卫贤作品。近年甚至有人论证该画是张择端所绘,但学界并未认同。又有专家从建筑、人物服饰等特征判断,认为是北宋早中期的作品。在上海博物馆官方介绍中,称这是一幅绘于五代到北宋初年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