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腊八节,你喝腊八粥了吗?
从宋代开始,就有寺院僧众在腊八当天设粥供佛的记载。而供奉的粥便是现代腊八粥的原型——七宝五味粥。这种粥与现在大多数地方流行的甜味腊八粥不同,是用奶、菌菇、核桃仁、百合等熬出来的咸味粥。后来这种习俗流传至民间,百姓在腊八当天,用杂粮豆果熬制腊八粥,敬献神明,祈求来年五谷丰登。而到了清末民初,食腊八粥的习俗早已不再局限于腊八节,成为北方人日常的吃食,也就是八宝粥。
老舍先生在《北京的春节》中提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正如老舍先生所言,尽管被叫称作八宝粥,但通常熬制腊八粥的食材可不止八样,用到的粮食种类也不固定。常见的谷物就有大米、小米、糜子、糯米、薏仁米、紫米、高粱、大麦、小麦、荞麦、燕麦等。
这些谷物中含量丰富的淀粉,赋予了腊八粥绵滑黏腻的口感。熬腊八粥一定要放的还有一把豆子。红豆、绿豆、菜豆、芸豆、眉豆、蚕豆等等,熬制好的腊八粥,豆子颗颗饱满可见,但舀一勺送入口中,轻轻一抿就化为细腻软糯的豆沙。
除此之外,杂食干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花生、红枣、栗子、松仁、榛子、核桃、杏仁、莲子、百合、瓜子仁、芡实、白果、桂圆干、葡萄干等,随意抓取一些扔到锅中,浸泡后一同小火熬制数小时,一锅浓香软糯、米汤黏稠到粘嘴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北方的粥,大多以五谷杂粮和薯类为主。但在部分西北及中原地区,传统意义上的腊八粥则是用羊排、猪肉或羊肉臊子等熬制而成的。
在甘肃,人们将羊肉、胡萝卜、青萝卜、豆腐干、等切细丁,青椒、韭菜、蒜薹等剁碎,一同炒制成羊肉臊子,浇在各种米和豆子熬成的豆粥上,做成羊肉腊八粥。有意思的是,在相隔不远的陕西汉中地区,人们更习惯用豆子熬成的豆汤来煮面,煮熟后捞面、盛汤,再浇上一勺羊肉臊子,做成所谓的腊八面,以此来庆祝腊八节。在青海河湟地区,腊八节的传统吃食则是麦仁粥——一种用切碎的牛羊肉或猪肉与新碾的麦仁熬煮而成的肉粥。
因为加入了姜皮、青盐、花椒、草果、茴香等大料,风味十分独特。做法类似的还有山东、安徽一带的糁(sa)汤。制作糁汤前需要熬一锅鸡汤,讲究点的还要用到牛腿骨、羊肉和猪肉。熬好的肉汤加上麦仁、面粉以及葱、姜、五香粉、大料等香料反复熬煮,出锅前加入胡椒、盐等调味,撒香菜,浇上香油、醋,也可以用糁汤冲蛋花,佐上猪肉、鸡丝食用。
除此之外,许多地方的腊八粥都会“因地制宜”,加入许多本地特色的食材,像是川渝地区盛行的腊肠腊八粥以及苏州地区加入了茨菇、荸荠等蔬菜的咸味腊八粥。
北方由于气候、地理的影响,一直以来就是我国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薯类等粮食的主产区。除此之外,东北地区还盛产稻米。与南方的稻米不同,东北出产的稻米为粳米,煮完之后粘性、油性大,与南方籼米熬出来的粥相比更绵软粘稠。
对北方人来说,一碗杂粮粥更是平日里饱腹暖身的利器。小米南瓜粥、棒碴粥、紫米粥,还有红枣山药、红豆薏仁、绿豆百合,随意将两三种杂粮干果搭配,扔到锅中熬至稠烂就可以,又方便又顶饱。豆腐脑有南北甜咸之争,但粥没有,因为北方人自己就实现了“甜咸大和谐”!在北方,既有小米南瓜、红枣山药这样本身稍带甜味的粥,也有羊肉粥、甜沫、糁汤这样用肉汤、时蔬熬的咸味粥。
大多数的杂粮粥更是“可盐可甜”——加勺白糖拌化了吃可以,拌些凉菜、切几片酱肉配着吃也可以。若是嫌麻烦的话,萝卜韭花豆腐乳、糖蒜黄瓜甜面酱、辣丝榨菜咸疙瘩……随便来上一小碟,都是配粥的好料。其实,无论是海鲜粥、艇仔粥,还是杂粮粥、羊肉粥,都是人们利用本地食材为主食增添多层次味道的一种方式。腊八时节,喜欢吃什么,就拿它来熬一锅粥才是正经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