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博物》杂志的编辑,历史上的几位博物学大牛,可都是我的偶像。每当工作遇到瓶颈时,他们的事迹都激励着我,继续为《博物》科普工作奋斗终生(愉快加班)。今天就来介绍下这几位“别人家的孩子”,以此来鞭策自己,当然还有对博物学知识感兴趣的你。
林奈:每个生物都值得拥有姓名。说起这位人物,在生物学,尤其是分类学领域,可谓大名鼎鼎。
林奈1707年出生于瑞典,受到父亲影响,他从小就非常喜欢植物,尤其是美丽的花朵,立志要好好搞植物学研究。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学习时,林奈系统地学习了博物学及采制生物标本的知识和方法,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周游了欧洲的许多国家,并在荷兰获取了博士学位,也相继出版了很多本著作。最著名的,应该是1753年发表的《植物种志》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许多种植物,并用他开创的双名法为其命名。
我们见到的很多种动植物,也都是当时林奈所命名的。
布丰:我为国王看花园。布丰是18世纪的法国博物学家,从小就展露出对自然科学的浓厚兴趣。但在大学,他并没有学习相关专业,而是学习了法律,之后又学习了医学。几年之后,在一位公爵的影响下,布丰才正式学习博物学(所以大家看,大学没有学相关专业也不耽误事,有兴趣啥时都不晚)。后来,布丰进入法国科学院工作,并被任命为皇家植物园的总管。
凭着这个得天独厚的机会,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写出了巨作《自然史》。当时探险家们带回来了许多世界各地的动植物,所以书中的描绘都非常准确与形象,使得他在博物学界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达尔文:旅行的意义就是博物学。相比于林奈、布丰,达尔文的知名度可能更大些,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物种起源》。达尔文出生于英国,从小父亲就致力于将其培养成为一名医生,怎奈达尔文完全不感兴趣,反而对博物学非常热情。
在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他获得了去环球考察的机会。起初他的父亲极力反对,后来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同意达尔文跟着去。也正是这五年在世界各地的航行,让达尔文收集了许多动植物和矿物标本,并发现了生物演化的秘密。
本期博物课堂,我们请来了中科院物理所的吴宝俊老师,请他来为我们讲讲,世界上第一个科学家的故事。主讲人:吴宝俊,理论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科普策划人,科普作家。
2018年出版译作《博物学家的传世名作》,入选中科院2018年度优秀科普作品。讲座时间:2019年1月13日19:30-20:30。讲座主题:谁是第一位科学家?收听方式:识别下方二维码进入博物课堂公众号主页面,点击页面右下方“在线讲座”收听。